[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山体类绿地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5158.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修;刘建东;宋桥;潘丕旗;郝迎久;吕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植物园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0099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山体类绿地建造方法,在山体绿化的同时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对山坡进行修整以涵养水源和存蓄雨水,包括在山坡上修筑园路、植草沟、鱼鳞坑、水平阶、植被缓冲带、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雨水收集池以及蓄水池;通过水平阶与鱼鳞坑削减峰值流量,滞留并缓释雨水;通过园路、植草沟结合,引导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池;通过具有落差的上雨水收集池与下雨水收集池,形成落水景观,增加游览趣味;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和园路、广场相结合,绿化的同时可集蓄雨水;蓄水池用于收集经山体绿化截留后的剩余雨水;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对雨水的阻滞作用,消减雨水径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绵 城市 山体 绿地 建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山体类绿地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山坡的坡度大小将山坡划分为:坡度<6%的山坡为平坡,坡度为6%‑10%的山坡为缓坡,坡度为10%‑25%的山坡为中坡,坡度为25%‑50%的山坡为陡坡,坡度>50%的山坡为急坡;在所述陡坡与急坡上修筑水平阶与鱼鳞坑以利用水平阶与鱼鳞坑的配合削减峰值流量、滞留并缓释雨水,所述水平阶与鱼鳞坑中种植有植物以用于绿化保土保水保肥;在所述缓坡与中坡上修筑用于暂时存蓄雨水的上雨水收集池与下雨水收集池,所述上雨水收集池与下雨水收集池均为敞口池子,所述上雨水收集池与下雨水收集池顺着山坡走向从山顶到山底依次布置,所述上雨水收集池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所述下雨水收集池连通以用于将所述上雨水收集池中的水排出至所述下雨水收集池中;在所述山坡上沿山势走向修筑用于交通行走的园路,所述园路位于所述水平阶与鱼鳞坑的山底方向一侧的山坡上,所述园路采用透水铺装以用于阻拦顺着山坡流下的雨水加强雨水下渗土壤,所述园路从所述上雨水收集池与下雨水收集池之间穿过;在所述园路的山顶方向一侧紧贴着所述园路修筑用于传输雨水的植草沟,所述植草沟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所述下雨水收集池连通以用于将所述植草沟中的水排出至所述下雨水收集池中,所述水平阶通过沟渠与所述植草沟连通以用于将所述水平阶中的水排出至所述植草沟中;在位于所述园路的山顶方向一侧的平坡上修筑植被缓冲带;在所述植被缓冲带的山底方向一侧的山坡上修筑用于存蓄收集雨水的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所述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埋在地下且其上覆盖土壤进行常规绿化,所述园路从所述植被缓冲带与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之间穿过,所述植被缓冲带中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浅坑,所述浅坑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连通,所述浅坑的坑口处设置有排水篦子;所述植草沟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所述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连通以用于将所述植草沟中的水排出至所述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中;在山坡底修筑用于存蓄经过山体绿化截留后剩余的雨水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为敞口池子,所述下雨水收集池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以用于将所述下雨水收集池中的水排出至所述蓄水池中,所述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通过埋在土壤中的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以用于将所述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中的水排出至所述蓄水池中;在所述山坡上除去鱼鳞坑、水平阶、园路、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上雨水收集池、下雨水收集池与蓄水池之外的山坡土壤中种植有植物进行常规绿化;所述上雨水收集池、下雨水收集池以及隐藏式雨水收集蓄水池均为底进水顶出水的池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植物园管理处,未经济南植物园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1515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滤池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无模施工顶板现浇排水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