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用双循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4369.2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松松;娄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K25/08;F01K23/10;F01K23/04;F02G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7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用双循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和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本发明利用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回收发动机排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发动机冷却液余热。通过结合上述两种热力循环的优点,充分利用发动机高、中、低品位的热能,从而达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余热能利用率较高的优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发动机排气余热 发动机冷却液 布雷顿循环 发动机 超临界 双循环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技术 余热回收系统 回收 回收系统 热力循环 梯级利用 温度对口 低品位 余热能 余热 应用 | ||
【主权项】:
1.发动机用双循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所述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基于有机朗肯循环。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和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通过预热器耦合在一起;所述的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3)、排气通路、蒸发器I(6)、储气罐(7)、压气机(8)、涡旋膨胀机(9)、发电机(10)、预热器(11)以及连接管路;所述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发动机(3)、冷却液通路、储液罐(4)、工质泵(5)、预热器(11)、蒸发器II(12)、单螺杆膨胀机(13)、发电机(14)、冷凝器(2)、风扇(1)以及连接管路;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发动机(3)排气经排气通路与蒸发器I(6)相连;蒸发器I(6)、涡旋膨胀机(9)、预热器(11)、储气罐(7)以及压气机(8)首尾相连;涡旋膨胀机(9)输出轴与发电机(10)输入轴相连;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回收系统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储液罐(4)、工质泵(8)、预热器(11)、蒸发器(12)、单螺杆膨胀机(13)、冷凝器(2)通过管路首尾相连;风扇(1)用于加快冷凝器(2)中有机工质的冷却,单螺杆膨胀机(13)输出轴与发电机(14)输入轴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5436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