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6746.4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熊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充恒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0;A01N43/54;A01N43/22;A01N43/12;A01N45/00;A01P21/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方法,按国家的有关标准、规定要求来选择基地、选择品种、采用合理的方法培育壮秧,进行有效的大田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从而实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本发明方法种植的无公害水稻,产量高,病虫害少、稻株抗逆性强,水稻生长旺盛,水稻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稻谷产量高,每亩可达到580‑650kg,检测水稻成品,完全能达到无公害农场品的国家标准。 | ||
搜索关键词: | 无公害水稻 水稻 种植 大田管理 肥水管理 培育壮秧 水稻生长 水稻种植 病虫害防治 抗逆性 大粒 稻株 病虫害 稻谷 无公害 农场 检测 基地 | ||
【主权项】:
1.一种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地选择大田准备:水稻生产基地应选择生态条件好,无污染,灌排方便、土壤肥沃、不含农药残毒和有害物质的稻田,符合NY5116‑2002规定的生产基地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控制标准;对选择好的大田进行精耕细整,一般耕深18cm‑25cm,土壤细碎松软,田面平整,高低不超过3cm,达到土壤糊烂;(2)品种选择水稻要选择品质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汕优016、协优335、徽两优6号;(3)培育壮秧种子处理将挑选好的水稻种子用1‑1.5mol/L稀硫酸浸泡10‑15min后,用蒸馏水冲洗多次,然后用8‑12%的H2O2处理10min‑20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微波处理5‑10min,然后放入浸种剂中浸泡4‑5h,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28‑30℃左右的恒温箱中催芽,当90%以上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其中浸种剂由下列组分配制而成,每L浸种剂含有的组分原料为:解草啶0.1‑0.3g,芸苔素内酯0.3‑0.4g,赤霉素0.02‑0.04mg,氯化钾4‑5g,硫酸铵0.1‑0.3g、过磷酸钙2‑4g、硫酸亚铁0.02‑0.04mg,硫酸锌0.02‑0.04mg和硫酸锰0.01‑0.02mg余量为水,将各组分分别溶解于水后在混合,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充分搅拌均匀即得;b、播种5月上旬播种、将浸泡催芽好的种子按常规法播种到育苗盘中育苗,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15%多效挫,1.5kg/hm2,促进秧苗矮状多蘖;育苗30d后,开始移栽,移栽前2‑3d,要排干沟水;(3)大田管理a、移栽适时移栽,秧龄控制在28‑30天,大田整好后及时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栽插2.5万穴的秧龄30天的秧苗,每穴栽插3‑4株秧苗,;(4)肥水管理移栽期浅水浅栽;分蘖期浅湿交替;总茎蘖苗达预定穗数的80%~90%时搁田,多次轻搁,保证分蘖成穗率在75%以上;倒4叶露尖时建立浅水层;抽穗后20天内浅湿交替,抽穗20天以后保持湿润,收获前一周断水;深耕后整地前,撒施腐熟的农家肥1400‑1600kg/亩、45%三元素复合肥20‑30kg;栽后7~10d,浅水撒施尿素,5kg/亩;倒4叶期,浅水撒施水稻专用肥,10‑15kg/亩;孕穗期、成熟期喷施0.4%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次;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收获前30天停止施肥;(5)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贯彻执行GB4285、GB/T8321的要求;育苗盘整理好后喷施70%敌克松600‑800倍液进行育苗基质消毒;移栽15d至孕穗期,向稻田中放养小鸭子,每亩放养10‑12只,水稻进入开花期将鸭子收回;(6)收获90%稻谷充分成熟时开始收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充恒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充恒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6674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育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富硒大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