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一体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0950.3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南三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一体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装置,其中限高气阀包括:限高阀进出孔、压力传感器、限高阀气道、限高阀进气孔、气阀关气门、关气门控制线包、关气门中轴、内部气室;所述限高阀进出孔和限高阀进气孔分别位于限高气阀两端,限高阀进出孔和限高阀进气孔通过限高阀气道相互贯通;在限高气阀内部设有内部气室;在内部气室中部设有关气门控制线包,其为封闭不透气结构,并将内部气室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内部气室,两个独立的内部气室只能通过限高阀气道才能实现贯通;所述限高阀气道中轴线处设有关气门中轴,两者滑动连接。该装置结构合理紧凑,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成本较低;该装置活塞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混合速度提升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限高 内部气室 气门 气阀 阀气道 进出孔 进气孔 高浓度有机废水 一体化处理 控制线包 低成本 中轴 高分子材料制备 污水处理效果 贯通 压力传感器 滑动连接 速度提升 装置活塞 装置结构 不透气 中轴线 紧凑 分割 封闭 | ||
【主权项】:
1.一种低成本一体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装置,包括: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污水泵(2),外排污泥管(3),污泥水过滤器(4),沉淀池排泥管(5),回流污泥泵(6),中央控制中心(7),回流污泥管(8),一体化装置支架(9),污水进入管(10),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一级厌氧池(13),二级缺氧池(14),二级厌氧池(15),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滤池(18),消毒池(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装置支架(9)由8根形状大小一致的立柱连接构成且分别形成左右两个槽室,左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一级好氧池(12)、二级缺氧池(14)和二级厌氧池(15),右侧槽室内部依次设有二级好氧池(17)、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一体化装置滤池(18)和消毒池(19);所述一级厌氧池(13)与其一侧的一级缺氧池(11)通过管道贯通连接,一级厌氧池(13)的右侧与二级缺氧池(14)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缺氧池(11)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其一侧的一级好氧池(12)、右侧二级厌氧池(15)贯通连接;所述一级好氧池(12)通过管道与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所述二级好氧池(17)位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左上方,二级好氧池(17)一侧分别设有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和一体化装置滤池(18),二级好氧池(17)通过不同管道分别与二级缺氧池(14)和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贯通连接;所述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消毒池(19)布置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槽室右端,消毒池(19)与一体化装置滤池(18)通过管道贯通连接;所述沉淀池排泥管(5)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下方,沉淀池排泥管(5)的另一端端口分别与回流污泥管(8)和外排污泥管(3)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管(8)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一级缺氧池(11)贯通连接,回流污泥管(8)通过回流污泥泵(6)与沉淀池排泥管(5)贯通连接;所述回流污泥泵(6)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控制相连;所述污泥水过滤器(4)设于外排污泥管(3)前端,污泥水过滤器(4)与外排污泥管(3)贯通;所述污水进入管(10)设于一体化装置支架(9)外部上侧,污水进入管(10)一端分别与一级厌氧池(13)和二级缺氧池(14)贯通连接,污水进入管(10)另一端通过污水泵(2)与一体化装置支架(9)右侧的一体化装置缓冲罐(1)贯通连接;所述污水泵(2)与中央控制中心(7)通过导线控制连接;在一体化装置沉淀池(16)内部设有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在漂浮物打捞设备升降系统(16‑2)内部设有限高气阀(16‑2‑7);所述限高气阀(16‑2‑7)包括:限高阀进出孔(16‑2‑7‑1),压力传感器(16‑2‑7‑2),限高阀气道(16‑2‑7‑3),限高阀进气孔(16‑2‑7‑4),气阀关气门(16‑2‑7‑5),关气门控制线包(16‑2‑7‑6),关气门中轴(16‑2‑7‑7),内部气室(16‑2‑7‑8);所述限高阀进出孔(16‑2‑7‑1)和限高阀进气孔(16‑2‑7‑4)分别位于限高气阀(16‑2‑7)两端,限高阀进出孔(16‑2‑7‑1)和限高阀进气孔(16‑2‑7‑4)通过限高阀气道(16‑2‑7‑3)相互贯通;在限高气阀(16‑2‑7)内部设有内部气室(16‑2‑7‑8);在内部气室(16‑2‑7‑8)中部设有关气门控制线包(16‑2‑7‑6),其为封闭不透气结构,并将内部气室(16‑2‑7‑8)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内部气室(16‑2‑7‑8),两个独立的内部气室(16‑2‑7‑8)只能通过限高阀气道(16‑2‑7‑3)才能实现贯通;所述限高阀气道(16‑2‑7‑3)中轴线处设有关气门中轴(16‑2‑7‑7),两者滑动连接,关气门中轴(16‑2‑7‑7)为电磁结构,关气门中轴(16‑2‑7‑7)一端与气阀关气门(16‑2‑7‑5)固定连接,当气阀关气门(16‑2‑7‑5)移动至左侧与关气门控制线包(16‑2‑7‑6)贴合时密不透气;所述压力传感器(16‑2‑7‑2)位于限高气阀(16‑2‑7)一侧,压力传感器(16‑2‑7‑2)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连接;所述关气门控制线包(16‑2‑7‑6)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中心(7)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7095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