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3642.4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欢;张文艺;周新程;陶勤锋;毛林强;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属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本发明在保留河岸现状的基础上对岸边进行生态修复提升,即根据河岸现状,在石驳河岸段安装浮岛形成人工绿化带,在植物蔫萎河岸段根据当地气候特征沿河岸交叉种植挺水植物,并在河道心线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盆睡莲。通过这些措施,可将水体中CODcr、TP、TN、NH3‑N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V类水标准要求,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提升。 | ||
搜索关键词: | 河岸 生态修复 河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 当地气候 河道两岸 生态环境 挺水植物 睡莲 绿化带 水标准 浮岛 心线 水体 岸边 修复 保留 种植 | ||
【主权项】:
1.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长为L,宽为W的一段河道,其中包括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I、石驳河岸段Ⅱ和植物蔫萎河岸段Ⅲ;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I,不加处理保留原状即可;在石驳河岸段Ⅱ,每隔L1距离安装一个浮岛,浮岛面积为S;浮岛采用固定锚固定,之间用绳索连接确保其稳定性;在浮岛内种植圆币草形成人工岸边绿化带;对于植物蔫萎河岸段Ⅲ,沿河岸种植再力花、美人蕉、芦苇等当地常见植物;种植方式:沿河岸长为L2,宽为W2的区域交叉种植,种植密度为15‑25芽/m2;当地植物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存活;水生植物栽植在施工中应按实际常水位线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在河道中心线每隔L3距离放一盆睡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8364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