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滤砂式气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5605.9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6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福;王优强;吴建军;刘国强;李博;何鸿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E21B43/08;B01D45/16;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2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滤砂式气液分离装置,应用于油气井和非常规气井产液的气液固分离。该井下气液分离装置主要由双管轴流器、旋流分离器、轴流分离器和直丝滤砂器组成,并结合井下抽油泵,实现产液进泵前的气液固一体化分离,有效解决气锁和砂卡泵等问题;直丝滤砂器采用滤砂式直丝管实现产液进泵前的固液分离,轴流分离器采用第一级轴流式孔隙管实现产液固液分离后的第一级初步气液分离,旋流分离器采用第二级分层旋流式多段管实现产液的第二级气液分离,双管轴流器依据内轴流管实现第一级气液分离后携小气泡产液的缓冲,并通过外轴流管将第二级气液分离后的细砂液体输送至抽油泵。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滤砂式气液 分离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井下滤砂式气液分离装置,它整体设计为对称管体构造,双管轴流器和直丝滤砂器由上而下依次同轴心布置,旋流分离器置入双管轴流器的内轴流管且轴流分离器置入直丝滤砂器的管腔,旋流分离器和轴流分离器由上而下依次同轴心布置,其特征在于:一直丝滤砂器;所述直丝滤砂器采用滤砂式直丝管实现产液进泵前的固液分离,它包括直丝管套和直丝扣;直丝扣采用上细下粗的变截面盘体,直丝管套由直丝体沿直丝扣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而成,所有直丝体均倾斜放置,由此使得直丝管套呈现上粗下细的V形构造,相邻直丝体间形成的丝缝沿径向外窄内宽,为此直丝管套具备自清洁功能;一轴流分离器;所述轴流分离器采用第一级轴流式孔隙管实现产液固液分离后的第一级初步气液分离,它包括轴流卡箍和轴流孔隙管;轴流卡箍采用变截面厚壁筒体,轴流卡箍的外环面下部的截面变化处形成卡槽,轴流孔隙管采用半封闭等径长管体,轴流孔隙管的环腔内壁由上而下依次设置锥状轴流面和柱状轴流面,轴流孔隙管的柱状轴流面中下部位置的管壁上铣有沿轴向等间距分层排列的减速孔,轴流孔隙管减速孔的孔道沿径向外细内粗;一旋流分离器;所述旋流分离器采用第二级分层旋流式多段管实现产液的第二级气液分离,它包括导气管、造旋管、旋流管和导液管;导气管和导液管均采用T型三通管并由进口管段和出口管段组成,导气管的进口管段下端设有倒锥状坡口,导液管的出口管段两侧设有锥状旋流面;造旋管由造旋锥管段和造旋柱管段组成,造旋管的造旋柱管段管壁上钻有射流孔,两列射流孔交错布置;旋流管由上锥管段、中柱管段和下锥管段组成,旋流管的上锥管段和下锥管段的内外环面均采用倒锥面;一双管轴流器;所述双管轴流器依据内轴流管实现携小气泡产液的缓冲,并通过外轴流管将细砂液体输送至抽油泵,它包括内轴流管、外轴流管、排气管、气管端盖和液管端盖;内轴流管采用等径细管体,而外轴流管则采用等径粗管体,内轴流管与造旋管和旋流管间构成环形空间,且内轴流管与外轴流管间构成环形空间,内轴流管管壁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分层排列的圆形凸台并分别配置气管端盖和液管端盖,外轴流管的外管螺纹下部设有沿径向对称布置的斜孔,排气管采用弯管,且气管端盖和液管端盖均采用法兰盘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0560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