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中生长微藻采收模型的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2974.0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葛士建;陈志鹏;邱爽;王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5/00 | 分类号: | G16B5/00;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中生长微藻采收模型的建立方法。所述建立方法充分考量了CNC‑APIm采收微藻过程中涉及的四因素即CNC‑APIm与微藻的质量比,通入CO2的时间,通入空气的时间及流量,应用实验设计驱动响应面方法来建立污水中生长微藻采收模型。利用本发明方法构建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CNC‑APIm采收污水中的微藻过程中的不同采收条件下的采收率和回收能力。本发明优化了CNC‑APIm微藻采收技术,缩小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确保CNC‑APIm微藻采收技术适用于污水培养的微藻。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采收 微藻 采收 污水 生长 基础研究 数学模型 通入空气 污水培养 应用实验 采收率 响应面 质量比 构建 驱动 回收 预测 应用 优化 | ||
【主权项】:
1.污水中生长微藻采收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在室温下,采用Box‑Behnken设计设置CNC‑APIm与微藻干重的质量比、通入CO2时间、通入空气时间和通入空气流量的实验组,将CNC‑APIm溶液与藻液进行混合,通入CO2,使表面带负电的微藻与表面带正电的CNC‑APIm结合,随后通入空气除去混合液中的CO2,并促进CNC‑APIm和微藻间的网捕和吸附架桥作用,而后静置,使絮凝体沉降,完成微藻采收,计算各实验组的采收率和回收能力,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HE(%)=[1‑Ca/Cb]x100%,RC(g·微藻/g·CNC‑APIm)=(Cb‑Ca)V/m,式中Cb和Ca分别是微藻采收前上清液中的微藻浓度和微藻采收后上清液中的微藻浓度,V是微藻悬浮液体积,m是加入CNC‑APIm的质量;步骤2,以两个因素的影响作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保持在中心水平,采用响应面分析,分别构建两因素相互作用对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影响的响应面函数关系;步骤3,分别构建各单因素对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影响的响应面函数关系;步骤4,根据两因素相互作用对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影响的响应面函数关系及各单因素对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影响的响应面函数关系,构建采收模型的采收率和回收能力的响应面方程,确定最佳的各采收因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1297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