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合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5717.0 | 申请日: | 201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10 | 分类号: | B01J8/10;B01J4/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刘彬 |
地址: | 257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合成设备,包括液相反应系统、固相反应系统、风干混合系统、混合反应系统、反应出料系统,风干混合系统设置于地面上,液相反应系统设置于风干混合系统上方左侧,固相反应系统设置于风干混合系统上方右侧,混合反应系统设置于地面上,风干混合系统左侧,反应出料系统设置于混合反应系统上方;本发明具备自动化作业的功能;本发明可对固态物料进行湿磨操作,同时可对固态物料进行分散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合成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化工合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反应系统、固相反应系统、风干混合系统、混合反应系统、反应出料系统,风干混合系统设置于地面上,液相反应系统设置于风干混合系统上方左侧,固相反应系统设置于风干混合系统上方右侧,混合反应系统设置于风干混合系统左侧,反应出料系统设置于混合反应系统上方;液相反应系统包括底板(1)、支撑柱(2)、凹槽(3)、液相反应釜(4)、转板一(401)、转板二(402)、导管一(5)、输送支撑管(6)、导管二(7)、底座(8)、原料罐(9)、阀门(901)、水罐(10)、液压装置(11)、滑动板(1101)、液压柱(1102)、导管三(12);底板(1)设置于液相反应系统、固相反应系统下方,支撑柱(2)均匀设置于底板(1)上方,凹槽(3)镶嵌于支撑柱(2)内侧,液相反应釜(4)设置于底板(1)上方,导管一(5)连接于液相反应釜(4)外侧,输送支撑管(6)连接于液相反应釜(4)上方,转板一(401)设置于液相反应釜(4)内部上方,转板二(402)设置于转板一(401)下方,底座(8)设置于输送支撑管(6)上方,底座(8)与液相反应釜(4)通过导管一(5)连接,原料罐(9)均匀设置于底座(8)上方四周,阀门(901)设置于原料罐(9)下方,水罐(10)设置于底座(8)上方中部,液压装置(11)设置于原料罐(9)上方,滑动板(1101)镶嵌于凹槽(3)外侧,液压柱(1102)连接于滑动板(1101)下方,导管三(12)设置于水罐(10)上方;固相反应系统包括;入料口(13)、支撑板一(14)、支撑板二(15)、分料器(16)、转轴一(1601)、转板三(1602)、缺口盘(1603)、扫料板(1604)、出料口(17)、弹簧(18)、滑控组件(19)、固定座(1901)、滑槽板(1902)、滑动座(1903)、顶盖(20)、支撑板三(2001)、球磨罐盖(2002)、气孔(21)、球磨罐(22)、球磨底座(23)、转轴插口(24);入料口(13)设置于固相反应系统上方,支撑板一(14)连接于入料口(13)下方,支撑板二(15)垂直连接于支撑板一(14)下方,分料器(16)设置于支撑板一(14)下方,分料器(16)包括转轴一(1601)、转板三(1602)、缺口盘(1603)、扫料板(1604),其中,转轴一(1601)设置于分料器(16)中部,转板三(1602)嵌套于转轴一(1601)上方,缺口盘(1603)嵌套于转轴一(1601)中部,扫料板(1604)嵌套于转轴一(1601)下方,出料口(17)连接于分料器(16)下方,滑控组件(19)设置于出料口(17)下方右侧,滑控组件(19)包括固定座(1901)、滑槽板(1902)、滑动座(1903),其中,固定座(1901)设置于滑控组件(19)一端,滑槽板(1902)设置于固定座(1901)下方,滑动座(1903)设置于滑控组件(19)另一端,固定座(1901)与滑动座(1903)通过弹簧(18)连接,顶盖(20)连接于滑动座(1903)下方,顶盖(20)包括支撑板三(2001)、球磨罐盖(2002),其中,支撑板三(2001)嵌套于顶盖(20)外侧,球磨罐盖(2002)设置于顶盖(20)下方,球磨罐(22)设置于出料口(17)下方,球磨底座(23)连接于球磨罐(22)下方,气孔(21)贯穿连接于球磨底座(23)与支撑板三(2001)之间;风干混合系统包括;舱体(25)、连接管一(26)、连接管二(27)、雾化装置(28)、增压管(2801)、雾化嘴(2802)、喷粉装置(29)、风扇(2901)、出尘嘴(2902)、风机一(30)、出风口一(31)、风机二(32)、导风轮(3201)、扇叶(3202)、出风口二(33)、滚刷(34)、吸尘箱(35)、导管(36);舱体(25)通过连接管一(26)连接于液相反应釜(4)下方,同时通过连接管二(27)连接于球磨罐(22)下方,雾化装置(28)连接于连接管一(26)下方,雾化装置(28)包括增压管(2801)、雾化嘴(2802),其中,增压管(2801)连接于连接管一(26)下方,雾化嘴(2802)设置于连接管一(26)下方,喷粉装置(29)连接于连接管二(27)下方,喷粉装置(29)包括风扇(2901)、出尘嘴(2902),其中,风扇(2901)连接于连接管二(27)下方,出尘嘴(2902)设置于风扇(2901)下方,风机一(30)设置于舱体(25)下方,出风口一(31)设置于风机一(30)下方,风机二(32)设置于舱体(25)右侧外部,风机二(32)包括导风轮(3201)、扇叶(3202),其中,导风轮(3201)设置于风机二(32)外侧,扇叶(3202)连接于导风轮(3201)内侧,出风口二(33)设置于舱体(25)右侧内部,滚刷(34)设置于舱体(25)下方,吸尘箱(35)设置于舱体(25)左侧外部,导管(36)连接于吸尘箱(35)外侧;反应出料系统包括固液反应釜(37)、温度传感器(3701)、转板四(3702)、泵机一(38)、出料管(39)、支撑板(40)、转轴二(41)、凸槽(42)、配合板(43)、泵机二(44)、出料装置(45)、胶套(4501)、出料口(4502);固液反应釜(37)与舱体(25)通过导管(36)连接,固液反应釜(37)与液相反应釜(4)通过导管一(5)连接,温度传感器(3701)设置于固液反应釜(37)内部,固液反应釜(37)包括温度传感器(3701)、转板四(3702),其中,转板四(3702)设置于固液反应釜(37)内侧中部,泵机一(38)设置于液相反应釜(4)上方,支撑板(40)设置于液相反应釜(4)上方,转轴二(41)镶嵌于支撑板(40)内部,凸槽(42)嵌套于转轴二(41)外侧,配合板(43)嵌套于凸槽(42)上方,泵机二(44)连接于配合板(43)末端,出料装置(45)设置于泵机二(44)下方,出料装置(45)包括胶套(4501)、出料口(4502),其中,出料口(4502)设置于泵机二(44)下方,胶套(4501)嵌套于出料口(4502)外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2571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式反应器及氢气提纯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串级喷射环流式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