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个体化脑空间立体定位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2936.1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9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体化脑空间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在头颅外表面引入面、轴、角的概念,重新分区命名,获取由手术面、3个辅助定位面、5个轴、2个角相连构成的一体的“4面5轴2角”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然后从头颅CT上得到头颅表面的影像数据,应用3D打印机,将头颅的“4面5轴2角”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打印成一体的头颅表面构件;将头颅表面构件与头颅表面贴合完全复位,使得手术面上的点与头颅表面构件上的点完全重合后,辅助微创诊断、介入治疗脑疾病。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从颅外到颅内脑病变组织多针道、不同角度、多点位的脑空间立体定位。 | ||
搜索关键词: | 个体化 脑空 立体 定位 技术 | ||
【主权项】:
1.个体化脑空间立体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头颅额部、左颞部、右颞部、枕部以及顶部分别命名为头颅的额面、左颞面、右颞面、枕面和顶面,5个面相互连接构成了头颅的外表面;将面与面之间的转折区域称为轴,用相邻的两个面命名,额面和顶面的转折区域命名为“额顶轴”,同理其它7个轴是:左额颞轴,右额颞轴,左枕颞轴,右枕颞轴,左颞顶轴,右颞顶轴,枕顶轴;将三个轴的交汇区域命名为角,头颅共有4个角,按头颅的前后左右分别命名为:左前角、右前角、左后角、右后角;按每个面的功用,将施行手术的那个面称为手术面,与手术面相邻的头颅其它3个面,称为辅助定位面;任何一个手术面在头颅仅有3个面相邻,手术面确定后,辅助定位面随之而定,手术面分别通过3个轴与3个辅助定位面相连,3个辅助定位面之间通过平行的2个轴连接在一起,在X、Y、Z三维度空间内,手术面上的2个平行走向的轴在X维度空间上构成一个面,与Z维度空间手术面上的α轴直角相交,两端是C、D两点,在Y维度空间上连接辅助面的2个平行走向的轴构成的面,即为头颅的顶面,也同Z维度空间手术面上的a轴直角相交,两端也在C、D两点上,在Z维度空间上分别经过C、D两点的面,并同时垂直于X、Y维度空间上的手术面和顶面,是另外两个辅助定位面,C、D两点是头颅表面上的两个角,a轴及另外四个轴将三维空间内的四个面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体的“4面5轴2角”三维立体空间结构;S2、从头颅CT上得到头颅表面的影像数据,应用3D打印机,将头颅的“4面5轴2角”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打印成一体的头颅表面构件;S3、将头颅表面构件与头颅表面贴合完全复位,使得手术面上的点与头颅表面构件上的点完全重合;S4、在头颅CT数据内,设计多个不同角度的自手术面至颅内脑病变部位的穿刺针道,在头颅构件手术面上找到相对应的穿刺点,在穿刺点的位置上设计针道导引架,导引架中心穿刺点的位置设置针道导引孔,并记录每个针道自头颅表面至颅内的长度,这样脑穿刺治疗针就能够在头颅表面构件针道导引架的引导下,完成颅内疾病的治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华,未经赵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3293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 下一篇:球囊圈手术穿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