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68072.9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欣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对松江鲈鱼鱼苗进行淡化处理期间,通过合理地饲料搭配及投喂方式,同时利用育苗池曝气设施及气石充气翻动水体,制造动态饵料的技术,避免饲料的浪费,可节省饲料成本,同时在放苗前进行肥水处理,促进轮虫等微生物的生长,为幼苗提供天然饵料,可充分利用水中天然饵料种类的多样性及其中所含的稀有微量元素,提供人工饲料缺失的特殊养分,另外在育苗阶段进行长时间光照处理,适当的延长光照对松江鲈鱼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既保证了鲈鱼幼苗较高的成活率,又有利于提高鲈鱼幼苗的快速生长,提高鲈鱼的产量和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幼苗 人工培育 天然饵料 幼鱼 促进作用 淡化处理 肥水处理 光照处理 快速生长 人工饲料 饲料成本 饲料搭配 育苗阶段 微量元素 生长 育苗池 饵料 翻动 放苗 轮虫 曝气 气石 水中 投喂 充气 鱼苗 成活率 微生物 光照 水体 多样性 饲料 制造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松江鲈鱼幼鱼的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育苗池:放苗前20d进行清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保持淤泥厚度在20cm以下,接着进行暴晒,直到淤泥晒成龟裂状;池塘内配置有微孔曝气设施,布放气石,布放密度0.4‑0.6个/m2;在放苗前的12‑15d,对池塘注入新水,进行消毒后,调节池水盐度在21±1‰;(2)水质培育:于池水消毒的后5‑7d着手育苗池的水质培育,将鱼浆打碎与EM原液、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发酵,在气温20‑28℃时,发酵6‑8d后即可全池泼洒,促进池壁藻类生长,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待池水变成茶色时开始放入鱼苗;(3)投饵培育:a、淡化前期:投苗前2天先向池中投放足量轮虫,再选择10‑13mm长的鱼苗移入育苗池中,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000尾/m3;b、淡化期间:鱼苗体长长至18‑24mm,鱼苗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幼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已发育完善,开始进行水体淡化;c、淡化后期:幼鱼体长长至28‑35mm,已完成淡化,幼鱼进入淡水培育阶段,开展淡水阶段的转食驯化;培育期间投喂方式选择每天 7:00‑19:00每4h投喂一次,采用少量、缓慢的方式进行投喂,每次投喂时间在半小时内,先抛洒部分饵料,观察幼鱼进食情况后,再调整投喂量;(4)日常管理:a、水质管理:淡化前期,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2%,换水水体盐度与育苗池水体盐度差不要超过0.5;淡化期间时,淡化速率为减低盐度1‑1.5/d;淡化后期,换水频率加快,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培育池水体的5%‑10%,完成淡化;b、光照时间:在池塘四角放置节能灯,采用节能灯补充延长光照时间,确保每天光照时间在13‑15h,长光照处理在淡化期间开始至淡化后期,之后淡水培育阶段进行正常自然光管理,完成鲈鱼的幼鱼培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欣,未经王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6807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