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着生藻-人工载体强耦合的水处理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283228.0 申请日: 2018-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9319936A 公开(公告)日: 2019-02-12
发明(设计)人: 胡胜华;胡细松;史诗乐;熊芨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李鹏;王敏锋
地址: 430071 湖北省武汉***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着生藻‑人工载体强耦合的水处理方法,包括选择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对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进行截流;清除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所处的水道的底泥;对水道进行沟渠改造;铺设布设第一小硅石层、第二小硅石层和第三小硅石层;沟渠引水;将着生藻藻种接入沟渠内,着生藻为黑孢藻或水网藻或水绵或刚毛藻。本发明使用天然材料少,价格低廉,容易获得,具备长效使用的工作基础;着生藻对污水中的氮、磷具有较高的吸收利用率与转化率;使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种流动水体,尤其是小型河流、明渠;不破坏自然景观,可以实现较短时间内完成。
搜索关键词: 流动性水体 硅石层 沟渠 人工载体 强耦合 水处理 水道 工作基础 流动水体 天然材料 小型河流 选择目标 自然景观 布设 刚毛藻 水网藻 底泥 黑孢 明渠 水绵 藻藻 截流 引水 铺设 污水 吸收 应用 改造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着生藻‑人工载体强耦合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所处的水道的地势与流入的湖滨有天然落差;步骤2、对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进行截流,并排干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内的目标流动性水体;步骤3、清除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所处的水道的底泥,底泥包括水底污染底泥层及污染过渡层,底泥的清除深度为50cm~120cm;步骤4、对水道进行沟渠改造,沟渠包括基底和两岸的边坡,沟渠的基底的宽度为2~30m,基底距离地表深0.5~1.5m,沟渠两岸的边坡的坡度为20~30度,沟渠的全长占总的目标流动性水体区域的长度的比例不低于30%;步骤5、在沟渠的基底从下至上依次均匀铺设布设第一小硅石层、第二小硅石层和第三小硅石层,第一小硅石层的粒径为1~5mm,第一小硅石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00mm,第二小硅石层的粒径为5~20mm,第二小硅石层的厚度小于等于70mm,第三小硅石层的粒径为20~50mm,第三小硅石层的厚度小于等于50mm;步骤6、沟渠引水,沟渠内运行水深设定为0.5~1.0m,流速控制在0.5~1.0m/S;步骤7、将着生藻藻种接入沟渠内,着生藻为黑孢藻或水网藻或水绵或刚毛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8322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