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电源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2611.2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1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童亮;许永红;刘荣;任继愈;党瑾希;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3/06 | 分类号: | F01K23/06;F01K25/10;F01B21/02;F01B23/10;F01B11/00;H02K7/18;B60L50/40;B60L50/6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复合电源系统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属于节能减排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集成单元作为热电转换装置,并基于复合电源系统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车用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将发动机排气能转化成高品位的电能,并通过复合电源系统用于驱动电机。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燃油消耗量、减少CO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电源 自由 活塞 膨胀 直线 发电 机车 余热 回收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复合电源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车用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复合电源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车用内燃机(1)、压气机(2)、涡轮(3)、蒸发器(4)、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5)、冷凝器(6)、储液罐(7)、工质泵(8)、交/直流电转换器(9)、双向DC/DC转换器(10)、超级电容(11)、蓄电池(12)、指示器一(13)、指示器二(14)、功率分配器(15)、DC/DC转换器(16)、驱动电机(17)、控制单元(18)、进气门一(19)、进气门二(20)、排气门一(21)、排气门二(22)、压力传感器一(23)、温度传感器一(24)、电动阀一(25)、电动阀二(26)、温度传感器二(27)、压力传感器二(28)、压力传感器三(29)、温度传感器三(30)、温度传感器四(31)、压力传感器四(32)、压力传感器五(33)、自由活塞膨胀机一(34)、自由活塞膨胀机二(35)、自由活塞一(36)、自由活塞二(37)、活塞环一(38)、活塞环二(39)、直线发电机(40)、直线发电机动子(41)、防撞弹簧一(42)、防撞弹簧二(43)、防撞弹簧三(44)、防撞弹簧四(45)、位移传感器(46)以及各种连接管路和电路;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车用内燃机(1)、压气机(2)、涡轮(3)、蒸发器(4)、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5)、冷凝器(6)、储液罐(7)、工质泵(8);其中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5)结构如下:自由活塞膨胀机一(34)的气缸上布置有进气门一(19)、排气门一(21)、温度传感器三(30)和压力传感器四(32),其中压力传感器二(28)布置在排气门一(21)上;气缸内自由活塞一(36)布置有活塞环一(38);同理,自由活塞膨胀机二(35)的气缸上布置有进气门二(20)、排气门二(22)、温度传感器四(31)和压力传感器五(33),其中压力传感器三(29)布置在排气门二(22)上;气缸内自由活塞二(37)上布置有活塞环二(39);自由活塞膨胀机一(34)和自由活塞膨胀机二(35)采用水平对置放置,并通过连杆将自由活塞一(34)、自由活塞二(35)和直线发电机动子(41)耦合在一起形成活塞动子组件;位移传感器(46)内置布置在直线发电机动子(41)内;活塞动子组件的连杆两侧布置有防撞弹簧一(42)、防撞弹簧二(43)、防撞弹簧三(44)、防撞弹簧四(45);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各部件连接关系是:进气通路与压气机(2)相连、车用内燃机(1)与压气机(2)和涡轮(3)相连,涡轮(3)与排气通路相连,压气机(2)与涡轮(3)同轴;车用内燃机(1)的排气总管分为两个支路,一条支路经过电动阀一(25)后直接与大气相通,另一条支路经过电动阀二(26)与蒸发器(4)通过管路相连接,排气经过管路进入蒸发器(4)与有机工质进行换热,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工质后排入大气中;蒸发器(4)的一端与工质泵(8)通过管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进气门一(19)和进气门二(20)相连接;排气门一(21)和排气门二(22)通过管路与冷凝器(6)相连接;储液罐(7)的一端与工质泵(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冷凝器(6)相连接,以上所有连接均为管路连接,形成完整的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复合电源包括:直线发电机(40)、交/直流电转换器(9)、双向DC/DC转换器(10)、超级电容(11)、蓄电池(12)、功率分配器(13)、DC/DC转换器(16)、驱动电机(17),直线发电机(40)产生的电能经过交/直流电转换器(9)变成直流后进入双向DC/DC转换器(10)中,双向DC/DC转换器(10)分别与蓄电池(12)和超级电容(11)相连接,从蓄电池(11)、超级电容(12)流出的电流首先经过功率分配器(15)后再经过DC/DC转换器(16)调压后供给驱动电机(17);控制系统包括:指示器一(13)、指示器二(14)、控制单元(18)、进气门一(19)、进气门二(20)、排气门一(21)、排气门二(22)、压力传感器一(23)、温度传感器一(24)、电动阀一(25)、电动阀二(26)、温度传感器二(27)、压力传感器二(28)、压力传感器三(29)、温度传感器三(30)、温度传感器四(31)、压力传感器四(32)、压力传感器五(33)、位移传感器(46);压力传感器一(23)和温度传感器一(24)布置在涡轮(3)与电动阀一(25)之间的排气总管上;温度传感器二(27)布置在蒸发器(4)之后的排气管路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9261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