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材料、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0816.9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加世田学;井深重夫;谷崎博章;长野幸大;上井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H01M4/02;H01M4/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提供一种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能够抑制长期使用时的容量下降、提高循环特性的手段。在包含含有锂和镍的复合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中,设为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的结构,使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为0.9μm以下,使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和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的标准偏差(σ)满足D/σ2≥24的关系。 | ||
搜索关键词: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平均粒径 一次颗粒 正极活性物质 正极 复合氧化物 二次颗粒 循环特性 正极材料 | ||
【主权项】: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为具有锂原子层和过渡金属原子层夹着氧原子层交替重叠而成的层状晶体结构的锂‑镍‑锰‑钴复合氧化物,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具有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的结构,所述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为0.9μm以下,所述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与所述一次颗粒的平均粒径(D1)的标准偏差(σ)满足D1/σ2≥24的关系,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振实密度为2.3g/cm3以上,所述复合氧化物具有通式:LiaNibMncCodMxO2所示的组成,其中,式中,a、b、c、d、x满足0.9≤a≤1.2、0.44≤b≤0.51、0.27≤c≤0.31、0.19≤d≤0.26、0≤x≤0.3、b+c+d=1,M为选自由Ti、Zr、Nb、W、P、Al、Mg、V、Ca、Sr及Cr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1081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