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大熵的土壤水分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6588.6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0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芳;王景雷;孙景生;宋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50/02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朱广存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大熵的土壤水分融合方法,充分利用人工取土获得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土壤水分(EC‑5)以及高光谱反演的土壤水分信息,应用数据融合技术,将三种不同来源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得土壤水分在区域尺度的分布状况,消除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降低灌溉决策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决策推理的模糊程度,提高灌溉决策的精度,为政府抗旱工作提供灌溉决策意见和建议,指导灌区用水管理部门进行水资源科学调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贝叶斯 最大 土壤 水分 融合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大熵的土壤水分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在冬小麦生育期内,每7天用土钻采集一次土壤水分信息,获得土壤水分含量,采样深度分别为0‑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80cm‑100cm;步骤二: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布设深度分别为0‑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80cm‑100cm;步骤三:利用地物光谱仪采集冬小麦拔节期至乳熟期的冠层高光谱数据,以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土壤水分为因变量,构建基于高光谱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步骤四:采用贝叶斯最大熵理论,对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获取的土壤水分数据进行融合;步骤五:对融合结果进行不确定性评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1658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