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机械用润滑油添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5951.8 | 申请日: | 2018-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魏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N7/16 | 分类号: | F16N7/16;F16N29/02;F16N29/04;F16N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机械用润滑油添加装置,包括安装板、油罐体、压力表、输油管和流量阀,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油罐体,所述油罐体的上方固定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一侧安装有真空管,所述油罐体的前方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的内部固定有刻度尺,所述油罐体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压力表,所述油罐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储存器,所述储存器的一侧连接有液压传感器,所述液压传感器的一侧连接有定时器,所述油罐体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架。有益效果在于:1、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2、具备定时自动添加功能,无需专门人员操作;3、添加润滑油精准,不易喷洒,提高了工作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油罐体 压力表 润滑油添加装置 液压传感器 报警器 汽车机械 控制器 安装板 储存器 可视窗 真空管 定时器 定时自动 工作效率 固定效果 内部固定 内部设置 人员操作 添加功能 装置结构 刻度尺 连接架 流量阀 润滑油 输油管 喷洒 | ||
【主权项】:
1.一种汽车机械用润滑油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油罐体(2)、压力表(5)、输油管(11)和流量阀(13),所述安装板(1)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油罐体(2),所述油罐体(2)的上方固定有报警器(7),所述报警器(7)的一侧安装有真空管(6),所述油罐体(2)的前方设置有可视窗(3),所述可视窗(3)的内部固定有刻度尺(4),所述油罐体(2)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压力表(5),所述油罐体(2)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的内部设置有储存器(15),所述储存器(15)的一侧连接有液压传感器(16),所述液压传感器(16)的一侧连接有定时器(17),所述油罐体(2)的后方设置有连接架(14),所述油罐体(2)的下方固定有防漏套(9),所述防漏套(9)的下方连接有压缩器(10),所述压缩器(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流量阀(13),所述压缩器(10)的下方连接有所述输油管(11),所述输油管(11)的下方安装有输油嘴(12);所述压缩器(10)包括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上部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9),所述支撑架(19)上部设置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一侧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1),所述第一皮带轮(21)上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22),所述第一皮带轮(21)与所述第二皮带轮(22)之间设置有皮带(23),所述第二皮带轮(22)一侧设置有转向室(24),所述转向室(24)一侧设置有连杆(25),所述连杆(25)上部设置有固定杆(26),所述连杆(25)一侧设置有壳体(27),所述壳体(27)上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磁单向排气阀(28),所述电磁单向排气阀(28)一侧设置有进液口(29),所述壳体(27)下部设置有支柱(30),所述壳体(27)的内部设置有活塞(31),所述壳体(27)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盖(32);所述控制器(8)包括芯片IC1和芯片IC2,所述芯片IC1的第一引脚连接三极管D4的基极,三极管D4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芯片IC1的第六引脚,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五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三极管D2的发射极,三极管D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D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IC1的第四引脚、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和信号输出端V2,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三引脚,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V1、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D6的基极、二极管D5的负极和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芯片IC2的第二引脚,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第一引脚,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6的发射极,三极管D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三极管D4的集电极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在芯片IC1的第三引脚和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9595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