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BBR的高效自养脱氮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7674.5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韩文杰;周家中;管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BBR的高效自养脱氮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属于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关系统接种量过多、启动时间长、脱氮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将反硝化同一段式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池前置,自养脱氮出水回流,第一阶段实现硝酸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第二阶段进行自养脱氮。本发明可实现三种运行模式,分别为并联运行模式、双系列A运行模式和双系列B运行模式,通过连通阀控制四个反应池出水方向实现反应池串联、并列或单独运行;通过接种、流加等手段实现自养脱氮工艺的快速启动;根据处理要求,实现不同的工艺布置形式。本发明具有接种比例小、启动快、脱氮效率高、对进水有机物耐受性好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bbr 高效 自养 系统 快速 启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MBBR的高效自养脱氮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BBR的高效自养脱氮系统包括中心井、反应池主体、回流装置、连通装置及曝气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主体为两排两列四个反应池,分别为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其中,第一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为一排且位于底部,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为一列;所述的中心井位于所述的四个反应池对角连线的中心处,其包括反硝化池、配水井及出水井,三者为同心圆池体,且由内向外依次为反硝化池、配水井及出水井;所述的反硝化池的进水口连接有总进水管路,待处理污水经所述的总进水管路进入所述反硝化池的底部,所述的反硝化池的池体上部设置有拦截筛网;待处理污水经所述反硝化池池体上部的拦截筛网进入所述配水井,所述的配水井与每个反应池之间连通,并用于向每个反应池内进水,所述配水井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的出水井用于收集四个反应池的出水,并经所述出水井上部的出水管路排出,所述的出水井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泥口;在每个反应池的出水口处均设置有拦截筛网;所述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第三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第四反应池和第一反应池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路、第二连接管路、第三连接管路及第四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的连通装置包括连通阀,所述的连通阀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管路上的第一连通阀、位于第二连接管路上的第二连通阀、位于第三连接管路上的第三连通阀及位于第四连接管路上的第四连通阀;靠近中心井的所述第一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的侧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靠近中心井的所述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的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和第四进水口分别向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内进水;在所述的反硝化池内部及每个反应池内部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的回流装置,包括回流泵,其设置在所述的出水井底部连接的回流管上,所述的回流管的另一端通入所述的反硝化池;所述的曝气装置分布在每个反应池内,且在反硝化池及每个反应池内均投加有悬浮载体;所述的启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启动准备,在每个反应池内均投加悬浮载体,填充率20%‑67%;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各反应池内污泥浓度均为3‑5g/L;b、亚硝化及反硝化启动,采用并联运行模式,具体运行模式为:所述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是并列关系,每个反应池独立进水、独立出水,且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每天开启出水井底部第二排泥口进行排泥,每天反硝化池污泥浓度减小不超过20%,直至各反应池及反硝化池内污泥浓度<1g/L;控制各反应池DO在3‑6mg/L,曝气强度>5m3/m2/h,氨氧化率>50%;运行直至反硝化池BOD5去除率>50%,且各反应池氨氧化表面负荷>1.5gN/m2/d,进入下一步;c、自养脱氮预启动,采用双系列A运行模式,具体运行模式为:所述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为一组,所述的第三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为一组,待处理污水分别经过反硝化池、配水井、第一进水阀、第四进水阀、第一进水口、第四进水口连续进入第一反应池、第四反应池,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第一反应池内的水进入第二反应池,使得第四反应池内的水进入第三反应池,最后汇集到出水井由出水管路排出;第四反应池、第三反应池控制DO在3‑6mg/L,曝气强度>5m3/m2/h,第四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总氨氧化率>50%;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中搅拌转速30‑45r/min,DO在1‑2mg/L,曝气强度>3m3/m2/h,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总氨氧化率>50%;运行直至第一反应池氨氧化表面负荷>1.0gN/m2/d,进入下一步;d、自养脱氮接种启动,采用所述的双系列A运行模式,第四反应池、第三反应池控制DO在3‑6mg/L,曝气强度>5m3/m2/h,第四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总氨氧化率>50%;第二反应池搅拌转速15‑30r/min,控制DO在1‑2mg/L,曝气强度>3m3/m2/h,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总氨氧化率>50%;向第一反应池接种CANON悬浮载体,接种率为3‑5%,第一反应池控制搅拌转速15‑30r/min,控制DO在0.5‑1.5mg/L,曝气强度>2m3/m2/h;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运行直至第一反应池的TN去除表面负荷>0.8gN/m2/d,进入下一步;e、自养脱氮流加启动,采用双系列B运行模式,具体运行模式为:所述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为一组,所述的第四反应池为一组,待处理污水分别经过反硝化池、配水井、第一进水阀、第四进水阀、第一进水口、第四进水口连续进入第一反应池、第四反应池,且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第一反应池内的水进入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最后出水汇集到出水井经出水管路排出;第四反应池控制DO在3‑6mg/L,曝气强度>5m3/m2/h,氨氧化率>50%;第一反应池控制搅拌转速15‑30r/min,DO在1.5‑3.5mg/L,曝气强度>5m3/m2/h,第二反应池控制搅拌转速30‑45r/min,DO在0.5‑1.5mg/L,曝气强度>1.5m3/m2/h;第三反应池控制搅拌转速30‑45r/min,DO在1‑2mg/L,曝气强度>3m3/m2/h;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运行直至第二反应池的TN去除表面负荷>1.6gN/m2/d,进入下一步;f、自养脱氮扩大启动,采用所述的双系列A运行模式,连续进水;将第四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内与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内的分别30‑50%的悬浮载体置换;各反应池均控制搅拌转速15‑30r/min,DO在1.0‑2.5mg/L,曝气强度>3m3/m2/h,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运行直到各反应池的TN去除表面负荷>1.6gN/m2/d,进入下一步;g、自养脱氮稳定运行,连续进水;当TN去除率要求<80%时,采用所述的并联运行模式,各反应池均控制搅拌转速30‑45r/min,DO在2.0‑5.0mg/L,曝气强度>5m3/m2/h,各反应池出水氨氮在60‑100mg/L,各反应池的TN去除表面负荷>2.5gN/m2/d,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各反应池和反硝化池污泥浓度<1g/L;当TN去除率要求≥80%时,采用双系列A运行模式,第二反应池及第三反应池出水氨氮均在30‑50mg/L,第一反应池和第四反应池均控制搅拌转速30‑45r/min,DO在2.0‑5.0mg/L,曝气强度>6m3/m2/h,TN去除率>50%,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均控制搅拌转速15‑30r/min,DO在1.5‑2.5mg/L,曝气强度>3m3/m2/h;通过控制相关阀门使得出水汇集出水井,出水井部分出水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出水经出水管路排出,各反应池和反硝化池污泥浓度<1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7767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