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温度测量器的杂化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0681.2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姗姗;张辉;刘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晓庄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思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8 | 代理人: | 吕鹏涛 |
地址: | 21117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度测量器的杂化材料,属于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碘化亚铜和1,4‑二(4‑吡啶甲基)哌嗪溶解在溶剂中,将反应物超声处理后转移至反应釜中,在温度100~200℃下进行反应50~200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洗涤后得到无色块状晶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产品产率高,且在70‑200K温度区间,制备得到的产品随温度变化呈现了很好线性变化关系。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测量器 杂化材料 制备 无色块状晶体 线性变化关系 材料领域 超声处理 碘化亚铜 温度区间 吡啶甲基 反应釜 反应物 溶剂 产率 洗涤 溶解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温度测量器的杂化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碘化亚铜和1,4‑二(4‑吡啶甲基)哌嗪溶解在溶剂中,超声处理后转移至反应釜中,在温度100~140℃下进行反应120~200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洗涤后得到无色块状晶体;其中:碘化亚铜和1,4‑二(4‑吡啶甲基)哌嗪的摩尔比为2:1;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4‑吡啶甲基)哌嗪和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03g:4~8mL;该无色块状晶体的分子式为C32H40Cu4I4N8,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
α=90°,β=114.600(4)°,γ=90°,
所述的洗涤是用DMF和乙醇分别洗涤1~5次。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6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晓庄学院,未经南京晓庄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0068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