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组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1977.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谢绍舜;谢奕民;谢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绍舜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03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组合系统;包括:生化处理单元、物化处理单元、化学处理单元及污泥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包括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及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物化处理单元包括轻质滤料滤池以及混凝沉淀池;化学处理单元包括重力整流式离子交换法污水处理末端除氮设备;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集泥池、污泥浓缩池及污泥脱水设备;污泥处理单元对污泥进行脱水成为泥饼,脱水产生的分离液回流至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各单元间的污水处理环环相扣,实施及运行成本低,但污水处理效率高;不仅可在新建污水处理场所实施,也可在现有污水处理场所上进行改进,适用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处理单元 污水处理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组合池 化学处理单元 生化处理单元 物化处理单元 优化组合系统 厌氧生化 升流式 脱水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滤池 污泥脱水设备 污水处理效率 混凝沉淀池 离子交换法 污泥浓缩池 除氮设备 轻质滤料 运行成本 单元间 分离液 集泥池 淹没式 环环相扣 污泥 滤池 泥饼 推流 改进 | ||
【主权项】:
1.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处理单元、物化处理单元、化学处理单元以及污泥处理单元;生活污水依次经由所述生化处理单元、所述物化处理单元以及所述化学处理单元处理;其中,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以及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所述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水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第一池体,该第一池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由下至上根据污水处理的功能不同依次区分为涡流反应区、悬浮反应区、过滤反应区及第一出水区;所述污水由所述第一池体最下方的所述涡流反应区进入,并向上依次流经所述悬浮反应区和所述过滤反应区,经处理后从所述第一出水区溢流出水;其中,所述涡流反应区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倒梯形槽道,各所述倒梯形槽道的底部均水平设置有进水管,该进水管与一污水进口连通设置,用以将待处理的污水引入所述涡流反应区;其中,所述进水管的管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数个透水孔,且各所述透水孔朝向进水管侧部的斜下方开设,构成各所述透水孔的出水水流冲击所述倒梯形槽道的侧壁;所述悬浮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排泥斗,该排泥斗为一容器,设有一向上的开口,排泥斗的底部驳接一排泥管路,该排泥管路延伸至所述第一池体外部;所述过滤反应区中悬设有数个过滤填料,各所述过滤填料密集填充于所述过滤反应区中,并相对所述第一池体定位;其中,各所述过滤填料均为长条状,包括一条状主体,该条状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朝向四周延伸密集设有多根附着丝,各所述附着丝的表面为附着表面,该附着表面供上升水流中的厌氧菌附着增殖;所述第一出水区的顶部为第一溢流面,处理的水流经由该第一溢流面溢出所述第一池体;所述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水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第二池体,该第二池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沿其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为导流区和旋推流反应区,两区之间通过一隔板分隔,且该隔板与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具有一间隙;其中,所述导流区中设有一水流入口,该水流入口的入水来自所述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的出水;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池体底部的间隙为该导流区的水流出口;水流通过所述水流入口进入导流区,经由所述水流出口向后推送进入所述旋推流反应区的下方;所述旋推流反应区沿第二池体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区分为曝气层以及反应区填料层;所述水流经推送,由所述导流区的水流出口向后流入所述旋推流反应区的曝气层,并在继续向后流动的同时向上流经所述反应区填料层,经处理后从第二池体后端上方的一出水口出水;其中,所述曝气层的底部沿第二池体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有至少一根布气穿孔管;所述布气穿孔管与一空气进口连通设置,用以将含有氧气的空气导入所述曝气层;并且所述布气穿孔管的管体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数个布气孔,各所述布气孔朝向布气穿孔管侧部的斜下方开设;当所述布气穿孔管为一根时,布气穿孔管位于所述第二池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并距离第二池体的侧壁有一距离,用以形成一旋流态气水混合流;当所述布气穿孔管为多根时,各布气穿孔管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侧的布气穿孔管距离第二池体的侧壁有一距离,所述旋流态气水混合流形成于相邻两布气穿孔管之间以及布气穿孔管与第二池体的侧壁之间;在滤池的工作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池体的横截面角度观察,所述布气穿孔管的上方形成有上升的气水混合流,而相邻两布气穿孔管之间以及布气穿孔管与第二池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下降的气水混合流,上升的气水混合流与下降的气水混合流均贯穿于所述反应区填料层以及所述曝气层,两者共同构成所述旋流态气水混合流;所述反应区填料层中悬设有弹性填料,所述弹性填料密集填充于所述反应区填料层中,并相对所述第二池体定位;其中,所述弹性填料由多个便于菌类附着的条状填料组成,该条状填料包括一条状主体,该条状主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朝向四周延伸密集设有多根附着丝,各所述附着丝的表面为附着表面,该附着表面供水流中的好氧菌附着增殖;所述物化处理单元包括轻质滤料滤池,该轻质滤料滤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水处理单元,所述第三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第三池体,该第三池体由上至下由互通水流的清水区、过滤区和第一进水区构成;其中,所述清水区及所述过滤区之间、所述过滤区及所述第一进水区之间,均通过一滤板分隔,该滤板上设有数个用于通水的水流通道;所述第一进水区具有一第一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供接入待过滤的污水;所述过滤区内容置有数个密度小于水的轻质弹性滤料颗粒,该轻质弹性滤料颗粒的粒径大于所述滤板上水流通道的宽度;通水后,各所述轻质弹性滤料颗粒通过水的浮力密布于上层滤板的下方形成一过滤层,并与下层滤板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清水区的顶部为清水的第二溢流面;所述化学处理单元包括重力整流式离子交换法污水处理末端除氮设备;该末端除氮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水处理单元,所述第四水处理单元包括一第四池体,该第四池体由从下至上互通水流的第二进水区、反应区和第二出水区构成;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区及所述反应区之间设有一下滤网隔板,所述反应区及所述第二出水区之间设有一上滤网隔板,所述上滤网隔板以及所述下滤网隔板上均设有数个通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区具有一第二进水口,该第二进水口用于接入待处理的污水;所述反应区中设有水流整流装置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层;所述水流整流装置设于所述下滤网隔板的上方,用于将进水整流成层流态水流;所述离子交换树脂层由若干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构成,各离子交换树脂颗粒的粒径大于所述通水孔的孔径;污水经除氮处理之后经由所述第二出水区的顶部出水;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集泥池、污泥浓缩池以及污泥脱水设备;所述集泥池通过管路接纳所述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中的过剩厌氧泥,并通过一第一抽泥泵将集泥池底部的沉积泥抽入所述污泥浓缩池中,并通过一第二抽泥泵将污泥浓缩池底部的浓缩泥抽入所述污泥脱水设备中进行脱水;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脱水产生的分离液回流至所述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处理;所述物化处理单元还包括混凝沉淀池,该混凝沉淀池通过管路接纳所述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的出水,并通过管路将含磷的物化泥送至所述污泥处理单元的所述集泥池中;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管路连通所述轻质滤料滤池的所述第一进水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绍舜,未经谢绍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3197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组合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