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步电机的内循环雾化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2650.6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7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自清;梁利;王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20 | 分类号: | H02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异步电机的内循环雾化冷却方法,其步骤在于:首先电动机本体中的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控制泵且控制泵对吸热管道机构进行控制,吸热管道机构将存储构件内的常温态冷却液吸入,促使冷却液由电机外壳的内部流过,电机外壳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常温态冷却液转化成高温态冷却液并且排出至控制泵内;其次,控制泵将高温态冷却液输送至散热管道机构并且使散热管道机构将高温态冷却液雾化喷出,而后,散热管道机构将雾化态冷却液进行冷凝处理并且转化成常温态冷却液落入至存储构件内;最后,重复上述的两个步骤,位于储液腔内部的冷却液在吸热管道机构、控制泵、散热管道机构内部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并且持续对电机外壳进行冷却。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液 控制泵 散热管道 电机外壳 吸热管道 常温态 存储构件 雾化冷却 异步电机 内循环 闭合循环回路 电动机本体 动力传递 冷凝处理 热量传递 储液腔 输出轴 雾化喷 雾化态 排出 吸入 转化 冷却 重复 | ||
【主权项】:
1.异步电机的内循环雾化冷却方法,其步骤在于:/n(一)吸热冷却阶段;/nS1:电动机本体中的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控制泵并且控制泵对吸热管道机构进行控制,吸热管道机构将存储构件内的常温态冷却液吸入,并且促使冷却液由电机外壳的内部流过,电机外壳将自身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液,常温态冷却液转化成高温态冷却液并且排出至控制泵内;/n电动机本体包括呈筒状两端开口布置的电机外壳,电机外壳的一端开口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配合的前端盖、另一端开口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配合的后端盖,电机外壳内部固定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子绕组、转子绕组,转子绕组固定连接设置有输出轴并且输出轴与电机外壳同轴布置,输出轴由前端盖伸出并且两者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n存储构件包括与后端盖同轴连接的环形固定板,固定板背离后端盖一端面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其同轴布置的环形围板并且围板与固定板固接为一体,固定板的外圆面上同轴设置有与其匹配的套筒,套筒两端开口布置并且与固定板固接为一体,围板背离固定板一端与套筒背离固定板一端之间设置有呈锥形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筒体的小开口端与套筒背离固定板一端同轴密封连接,筒体的大开口端与围板背离固定板一端同轴密封连接,固定板、围板、套筒以及筒体构成用于放置冷却液的密闭储液腔;/n所述的控制泵包括设置于后端盖与固定板之间的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成圆形并且与固定板同轴布置,安装板靠近固定板一端面同轴安装有开口朝向安装板布置的筒形缸体,缸体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柱形活塞,活塞与缸体之间构成了密封腔,活塞与缸体之间设置有引导组件,引导组件设置有两个并且沿缸体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引导组件包括开设于缸体外圆面上的引导槽并且引导槽靠近缸体的开口布置、设置于活塞外圆面上并且与引导槽相匹配的引导块,引导块与引导槽沿平行于缸体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n所述的控制泵包括与输出轴靠近后端盖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的驱动轴,驱动轴背离输出轴向外延伸依次穿过后端盖、安装板、活塞、缸体,驱动轴与后端盖、安装板构成转动连接配合,驱动轴与活塞、缸体构成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活塞与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并且传动组件用于将驱动轴的旋转动力转化成驱动活塞沿着缸体的往复动力,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开设于驱动轴外圆面上的闭合传动槽、转动设置于活塞内并且与传动槽相匹配的传动滚珠,传动滚珠与传动槽沿传动槽的引导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传动槽所在平面与驱动轴的轴线构成的夹角为锐角,并且传动槽沿驱动轴轴线方向的长度与引导槽的引导长度相匹配;/n所述的吸热管道机构包括套设于套筒外部并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环形管,环形管位于储液腔内部并且与围板对应布置,所述环形管上连通设置有与储液腔底部接通的进液管、环形管上还连通设置有延伸至储液腔外部的排液管一并且排液管一用于将冷却液排出至电机外壳内,所述的吸热管道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外壳上的单向通道组件;/n单向通道组件包括开设于电机外壳靠近前端盖一端面上并其呈弧形布置的过渡引流槽一、过渡引流槽二、过渡引流槽三以及开设于电机外壳靠近后端盖一端面上并且呈弧形布置的过渡引流槽四、过渡引流槽五,过渡引流槽一、过渡引流槽二、过渡引流槽三沿电机外壳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并且三者的弧面凹向指向电机外壳的轴心线,前端盖与过渡引流槽一、过渡引流槽二、过渡引流槽三均构成密封式连接配合,过渡引流槽四与过渡引流槽一、过渡引流槽二相对正,过渡引流槽五与过渡引流槽一、过渡引流槽三相对正,所述单向通道组件包括开设于电机外壳上并且平行于其轴向的多个吸热通道,排液管一与过渡引流槽一的进液端之间由吸热通道接通,过渡引流槽一排液端与过渡引流槽四进液端之间由吸热通道接通,过渡引流槽四的排液端与过渡引流槽二进液端之间由吸热通道接通,过渡引流槽二的排液端与过渡引流槽五进液端之间由吸热通道接通,过渡引流槽五的排液端与过渡引流槽三的进液端接通,过渡引流槽三的排液端连通设置有吸热通道并且该吸热通道连通设置有延伸至储液腔内部的排液管二;/n所述排液管二的排液端与密封腔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输入单向阀,输入单向阀用于将排液管二内部的冷却液单向输入至密封腔内;/n控制泵与吸热管道机构相互配合工作过程中,输出轴将带动驱动轴同步转动,驱动轴将带动传动槽同步运动,传动滚珠将传动槽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活塞,活塞将沿着缸体的轴向往复运动,当活塞朝向缸体的外部运动时,密封腔逐渐增大并且其内部压强变化为负压状态,此时,输入单向阀将自动打开,位于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依次流入进液管、环形管、排液管一、单向通道组件、排液管二,而后经过输入单向阀流入至密封腔内,在此过程中,流入的常温态冷却液经过单向通道组件时将与电机外壳进行热交换,常温态冷却液将转化成高温态冷却液并且流入至密封腔内,随着高温态冷却液不断流入至密封腔内部并且其内部的压降将逐渐恢复至常压,此时,输入单向阀将自动关闭;/n(二)散热阶段;/nS2:控制泵将高温态冷却液输送至散热管道机构并且使散热管道机构将高温态冷却液雾化喷出,而后,散热管道机构将雾化态冷却液进行冷凝处理并且转化成常温态冷却液落入至存储构件内;/n所述的散热管道机构包括同轴套设于缸体外部的环形排液管三,排液管三与密封腔之间设置有连通两者的输出单向阀,输出单向阀用于将密封腔内部的高温态冷却液单向排出至排液管三,所述排液管三外部固定连通设置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设置有若干并且沿排液管三的圆周方向方向阵列布置,雾化组件包括与排液管三接通的直雾化喷头、斜雾化喷头,直雾化喷头沿排液管三的径向布置,斜雾化喷头与直雾化喷头构成锐角并且喷射端指向筒体的内壁,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冷凝片一并且冷凝片一位于筒体的大开口端与小开口端之间,冷凝片一由筒体的内部延伸至筒体的外部并且冷凝片一与筒体固接为一体,冷凝片一设置有若干并且沿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n控制泵与散热管道机构相互配合工作过程中,输出轴将带动驱动轴同步转动,驱动轴将带动传动槽同步运动,传动滚珠将传动槽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活塞,活塞将沿着缸体的轴向往复运动,当活塞朝向缸体的内部运动时,密封腔逐渐减小并且其内部的压强变化为正压状态,此时,散热管道机构导通开始工作,输出单向阀自动打开,活塞将对位于密封腔内部的高温态冷却液进行挤压并且使其经过输出单向阀流入至排液管三内,而后,直雾化喷头、斜雾化喷头将排液管三内的高温态冷却液雾化喷出,雾化态冷却液粘接于冷凝片一上时,雾化态冷却液与冷凝片一将完成热交换,冷凝片一的温度将升高,雾化态冷却液将迅速冷凝积聚成液滴并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储液腔内,与此同时,驱动轴驱动散热风扇转动并且对冷凝片一进行散热降温,外界空气由进气网口进入并且由相邻两冷凝片一之间的间隙流出至排气缺口,在此过程中,冷凝片一与空气完成热交换,冷凝片一的温度降低;/n(三)循环阶段;/nS3:重复上述的S1-S2,位于储液腔内部的冷却液在吸热管道机构、控制泵、散热管道机构内部构成闭合循环回路,并且持续对电机外壳进行冷却。/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1265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电机散热装置
- 下一篇:驱动总成,特别是能够电子调节转差率的液压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