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储层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2631.X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谋;冯德永;朱剑兵;王宝坤;池明旻;李长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48 | 分类号: | G01V1/48;G01V1/50;G06F17/16;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储层预测方法。包括:井震数据的生成,井标记数据的生成,标记数据集的生成,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搭建和训练,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下来,提取区域内所有地理位置对应的地震数据,并对其进行预测,得到整个区域下储层概率分布。本发明通过建立每个采样点与储层和非储层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每个时间步的输入为每个采样点的n维地震数据,输出为对应的储层或非储层标记。通过对标记样本的训练和超参数调整,得到最优模型,这样对无标记数据就可以就行预测,最终生成一个同样维度的预测地震体,其中每个采样点的值为0~1之间的预测概率,在储层预测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向 循环 神经网络 预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井震数据的生成:步骤1.1,地震数据的生成:地震数据包括原始地震数据、振幅类数据、流体检测类数据、频率类数据、相位类数据、构造类数据,每个地震数据对应相同的地理空间分布;步骤1.2,井标记数据的生成:根据探井的各层位的岩性数据和油性数据得到储层与非储层;步骤2,标记数据集的生成:步骤2.1,生成井震标记数据:将地震数据和标记数据组合起来,构成模型输入;步骤2.2,数据预处理,对输入地震数据进行归一化;步骤3,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搭建和训练:步骤3.1,根据输入数据形态,搭建双向循环神经网络,选择最佳参数,并将其中的关键参数设置成变量,手动调整寻找最优参数组合;步骤3.2,最佳参数和模型关键组件的选择,将数据划分成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三个部分,通过训练得到在验证集上表现最好的参数和组件组合;步骤3.3,选择最佳参数,训练模型,并测试在测试数据集上的模型表现,作为模型效果的最终评价;步骤4,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下来,提取区域内所有地理位置对应的地震数据,并对其进行预测,得到整个区域下储层概率分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3263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