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格状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2164.9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8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许骏;高翔;袁春浩;王璐冰;刘冰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4 | 分类号: | H01M4/134;H01M4/1395;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格状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充放电循环中产生较大体积变化的含硅负极锂电池。该负极表面存在纵横交错的简单网格状凹槽,结构简单,制备容易。其网格状结构为负极体积变化提供的空间,降低了由变形产生的应力,从而降低了负极产生失效的风险。该负极结构保证负极容量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可以容纳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延长高容量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变化 制备 锂离子电池负极 负极 结构装置 网格状 高容量锂电池 充放电循环 网格状凹槽 网格状结构 负极表面 负极结构 负极容量 使用寿命 硅负极 锂电池 纵横交错 变形 容纳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网格状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集流体、负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粘接剂及导电剂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粘接剂和导电剂的总量与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为0.5:99.5~20:80,优选2.5:97.5~6.5:93.5;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范围为30~50微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4216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界面保护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结构的电池
- 下一篇:正极片及钠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