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液压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58765.1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9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液压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环、防尘罩、推杆、油封、筒体和第二固定环,筒体内设有工作室、活塞、弹簧、过滤机构和两个调节机构,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液压减震装置,通过调节机构,能够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通孔的大小,从而改变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的阻尼力,从而增强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不仅如此,通过过滤机构,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能够将长时间处于高压高温状态的液压油中产生的胶质和油泥清除,避免胶质和油泥堵塞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内的节流孔和通孔,避免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的液压油循环受阻,从而避免该智能液压减震装置的减震性能降低。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装置 智能液压 新能源汽车 胶质 过滤机构 固定环 通孔 防尘罩 高压高温状态 本实用新型 液压油循环 推杆 减震效果 减震性能 油泥清除 活塞 节流孔 液压油 阻尼力 工作室 弹簧 筒体 油封 油泥 路况 受阻 体内 堵塞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液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环(1)、防尘罩(2)、推杆(3)、油封(5)、筒体(6)和第二固定环(14),所述第一固定环(1)固定在防尘罩(2)的上方,所述推杆(3)的一端固定在防尘罩(2)内,所述推杆(3)的另一端设置在筒体(6)内,所述推杆(3)与筒体(6)同轴设置,所述油封(5)固定在筒体(6)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环(14)固定在筒体(6)的下方,所述筒体(6)内设有工作室(12)、活塞(4)、弹簧(13)、过滤机构和两个调节机构,所述工作室(12)与筒体(6)同轴设置,所述活塞(4)设置在工作室(12)内,所述活塞(4)固定在推杆(3)的下方,所述弹簧(13)设置在工作室(12)内,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工作室(12)内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与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筒体(6)内的底部,两个调节机构关于工作室(12)的轴线对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隔板(7)、第一圆孔(8)、第二圆孔(9)和回流室(10),所述隔板(7)设置在回流室(10)与工作室(12)之间,所述第一圆孔(8)和第二圆孔(9)分别设置在隔板(7)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圆孔(8)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室(10)和工作室(12)连通,所述第二圆孔(9)的两端分别与回流室(10)和工作室(12)连通,所述回流室(10)的中心处设有节流块(11),所述节流块(11)内设有通孔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机(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定位环(19)和至少两个转动组件,所述电机(15)与第一齿轮(1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所述通孔穿过第二齿轮(17),所述通孔与第二齿轮(17)同轴设置,所述定位环(19)固定在节流块(11)内,所述定位环(19)与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定位环(19)的内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各转动组件周向均匀分布在定位环(19)的外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18)和转动板(20),所述转动板(20)的形状为扇形,所述转动板(20)的半径与定位环(19)的内径的一半相等,所述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二齿轮(17)铰接,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与转动板(20)的弧的一端铰接,所述转动板(20)的弧的另一端与定位环(19)铰接;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压缩单元、回收单元和两个清除单元,两个清除单元分别设置在压缩单元的两侧;所述压缩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压缩管(25)、两个排液管(26)和两个过滤管(28),两个排液管(26)和两个过滤管(28)内均设有止回阀(27),两个排液管(26)均设置在压缩管(25)的上方,两个排液管(26)分别设置在压缩管(25)的两侧,所述排液管(26)的两端分别与压缩管(25)和工作室(12)连通,两个过滤管(28)均设置在压缩管(25)的下方的两侧,所述清除单元与过滤管(28)一一对应,所述过滤管(28)的两端与压缩管(25)和清除单元连通;所述清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网(29)、进液管(30)和阀门(31),所述进液管(30)的一端与回流室(10)连通,所述进液管(30)的另一端与过滤管(28)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网(29)设置在过滤管(28)的靠近进液管(30)的一端内,所述阀门(31)设置在进液管(30)内,所述阀门(31)设置在进液管(30)的与第一过滤网(29)的连通处的下方;所述回收单元包括第二过滤网(33)、收集箱(32)、油泵(34)和补液管(35),所述进液管(30)与收集箱(32)连通,所述收集箱(32)与油泵(34)的一端连通,所述油泵(34)的另一端与补液管(35)的一端连通,所述补液管(35)的另一端与回流室(10)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网(33)设置在收集箱(32)内的与油泵(34)的连通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15876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