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卡线的自动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8270.8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0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豪;张超;宗长波;于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水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龙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6 | 代理人: | 陈亚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卡线的自动充电桩,包括壳体、充电器、收线机构和充电插头,壳体为密封结构,充电器对应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前侧下沿设有出线孔,连接充电器的电源线穿出出线孔口对应连接在充电插头上;设置弹簧,通过弹簧及动滑轮对电源线进行驱动,能够拉动电源线向主体内部缩回;设置放置腔,对充电插头进行放置,设置限位凸块,通限位凸块对充电插头进行限位,避免充电插头掉落。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插头 充电器 电源线 壳体 防止卡线 限位凸块 自动充电 出线孔 弹簧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部 密封结构 收线机构 主体内部 缩回 动滑轮 放置腔 掉落 穿出 下沿 限位 充电 驱动 | ||
【主权项】:
1.一种防止卡线的自动充电桩,包括壳体(1)、充电器(6)、收线机构和充电插头(4),其特征是:壳体(1)为密封结构,充电器(6)对应放置在壳体(1)内部,壳体(1)前侧下沿设有出线孔,连接充电器(6)的电源线(5)穿出出线口对应连接在充电插头(4)上;壳体(1)前侧上沿设有放置腔(2),所述充电插头(4)对应插接在充电腔侧部的放置孔(7)内,壳体(1)内部设有对应电源线(5)的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弹簧(22)和动滑轮(23),弹簧(22)上端固连在壳体(1)顶部,下端通过动滑轮(23)对电源线(5)形成约束;所述充电插头(4)为柱状结构,其后端设有对应放置孔(7)的法兰,充电插头(4)外壁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限位槽(402),充电插头(4)外壁设有向外伸出有限位凸块(401),所述放置孔(7)边缘设有对应限位凸块(401)的缺口;放置腔(2)内壁设有沿充电插头(4)径向延伸的限位柱(18),限位柱(18)下端与限位槽(402)相匹配,限位柱(18)上端设有通过驱动块对应驱动限位柱(18)伸缩于限位槽(402)内的驱动装置,放置腔(2)内壁设有垂直布置在限位柱(18)上方的导柱(8),所述导柱(8)滑动装配在肋板(20)上;所述驱动块固连于的导柱(8)上,驱动装置为对应连接控制器的步进电机(17),导柱(8)其中一端设有卡槽(9),所述步进电机(17)主轴平行于限位柱(18),其主轴上连接有偏心轮(16),偏心轮(16)上设有对应伸入卡槽(9)内的拨柱;壳体(1)内壁设有对应限位凸块(401)的挡块(15),所述挡块(15)上设有对应限位凸块(401)的触动开关;壳体(1)内壁设有对应限位柱(18)的导板(21),所述限位柱(18)滑动装配在导板(21)内;限位柱(18)对应远离充电插头(4)一端设有对应抵触导板(21)的挤压弹簧(22)(19),驱动块为对应限位柱(18)的楔形结构;所述出线口(10)为上沿设有倒V形缺口,壳体(1)内壁设有对应倒V形缺口的防卡机构,防卡机构包括竖向滑动装配在出线口(10)两侧的导杆(12),两导杆(12)下端之间设有向下挤压电源线(5)的辊轴(14);所述步进电机(17)、触动开关、充电器(6)对应连接在控制器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水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水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38827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雨散热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交流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