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位收集沉水植物根系分泌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9460.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5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巧红;王会会;吴振斌;王川;武俊梅;肖恩荣;刘碧云;张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3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收集沉水植物根系分泌物装置,砂芯漏斗通过聚四氟乙烯管与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相连,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连接树脂柱,树脂柱下通过软管接入蠕动泵,软管通过玻璃管连接聚四氟乙烯管,聚四氟乙烯管进入箱体;砂芯漏斗上铺设玻璃棉,树脂柱底部有砂芯,聚四氟乙烯管转弯处用玻璃管连接,砂芯漏斗下方接有微生物滤膜,实验植物移植在第二砂芯漏斗、第四砂芯漏斗的上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几乎还原了原位生长的环境,解决了根系烂根、分泌物易受到微生物的分解、采样空间小、取样易损伤根系且重复性不好的问题,同时填补了沉水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的空白。 | ||
搜索关键词: | 砂芯漏斗 聚四氟乙烯管 根系分泌物 沉水植物 树脂柱 三通活塞 原位收集 玻璃管 分接头 根系 本实用新型 微生物滤膜 采样空间 软管接入 实验植物 收集装置 原位生长 分泌物 软管 玻璃棉 蠕动泵 转弯处 烂根 取样 砂芯 微生物 还原 损伤 铺设 移植 分解 填补 | ||
【主权项】:
1.一种原位收集沉水植物根系分泌物装置,它包括第一树脂柱砂芯(1A)、第一软管(2A)、第一蠕动泵(3A)、第一XAD‑4树脂(4A)、第一树脂柱(5A)、第一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6A)、第一聚四氟乙烯管第一段(7A)、第一微生物滤膜(8A)、第一漏斗砂芯(9A)、第一玻璃棉(10A)、第一砂芯漏斗(11A)、第一T型带螺纹玻璃管(12A)、第一聚四氟乙烯管第二段(13A)、沉积物层(14)、有机玻璃箱体(15)、有机玻璃隔板(16)、实验植物(17)、石英砂层(18),其特征在于:在有机玻璃箱体(15)中间设有隔板(16),有机玻璃箱体(15)底部设有第一砂芯漏斗(11A)、第二砂芯漏斗(11B)、第三砂芯漏斗(11C)、第四砂芯漏斗(11D),在第一砂芯漏斗(11A)、第二砂芯漏斗(11B)、第三砂芯漏斗(11C)、第四砂芯漏斗(11D)上铺设第一玻璃棉(10A)、第二玻璃棉(10B)、第三玻璃棉(10C)、第四玻璃棉(10D),在第一砂芯漏斗(11A)、第二砂芯漏斗(11B)、第三砂芯漏斗(11C)、第四砂芯漏斗(11D)下端分别连接第一微生物滤膜(8A)、第二微生物滤膜(8B)、第三微生物滤膜(8C)、第四微生物滤膜(8D),在第一微生物滤膜(8A)、第二微生物滤膜(8B)、第三微生物滤膜(8C)、第四微生物滤膜(8D)分别与第一聚四氟乙烯管第一段(7A)、第二聚四氟乙烯管第一段(7B)连接,在第一聚四氟乙烯管第一段(7A)、第二聚四氟乙烯管第一段(7B)分别再与第一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6A)、第二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6B)相连,在第一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6A)、第二带阀三通活塞分接头(6B)的下端磨口插入第一树脂柱(5A)、第二树脂柱(5B)中,在第一树脂柱(5A)、第二树脂柱(5B)底部设有第一树脂柱砂芯(1A)、第二树脂柱砂芯(1B),在第一树脂柱砂芯(1A)、第二树脂柱砂芯(1B)上装满第一XAD‑4树脂(4A)、第二XAD‑4树脂(4B),在第一树脂柱(5A)、第二树脂柱(5B)的下端接入第一软管(2A)、第二软管(2B),在第一软管(2A)、第二软管(2B)的中间压入第一蠕动泵(3A)、第二蠕动泵(3B),实验植物(17)移植在第二砂芯漏斗(11B)、第四砂芯漏斗(11D)的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54946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样装置及其取样容器
- 下一篇:一种具备多种类提取功能的食品检测用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