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91725.6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1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火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B21C1/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包括PLC、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触摸屏、10个滚筒及10个与滚筒配套的变频器;PLC采用H3U‑3232MT,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均采用AM600‑1600END,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稳定性不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变频器与电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量输入模块 数字量输出模块 金属制品 设备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生产效率 拔丝 变频器 滚筒 技术稳定性 设备稳定性 触摸屏 电机相 配套的 | ||
【主权项】:
1.金属制品拔丝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LC、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触摸屏、1#滚筒M1、第一变频器VF1、1#传感器、2#滚筒M2、第二变频器VF2、2#传感器、3#滚筒M3、第三变频器VF3、3#传感器、4#滚筒M4、第三变频器VF4、4#传感器、5#滚筒M5、第三变频器VF5、5#传感器、6#滚筒M6、第三变频器VF6、6#传感器、7#滚筒M7、第三变频器VF7、7#传感器、8#滚筒M8、第三变频器VF8、8#传感器、9#滚筒M9、第三变频器VF9、9#传感器、10#滚筒M10、第三变频器VF10;所述PLC采用H3U‑3232MT,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和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均采用AM600‑1600END,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和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AM600‑0016ETN;所述控制系统的三相电源经空气开关后表示为R、S、T;所述PLC的L端通过L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N端通过N2线和PLC断路器Q3与电源AC220‑相接,所述PLC的24V端输出形成DC24V+线,0V端输出形成DC24V‑线,PGND端接地,CANH端输出形成CANH线,CANL段输出形成CANL线,S/S端与DC24+线相接,所述PLC的COM0端、COM1端、COM2端、COM3端、COM4端、COM5端、COM6端、COM7端、COM8端和COM9端分别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PORTC端与触摸屏相接,且触摸屏的24V与DC24V+线相接,0V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0端通过计米传感器B1的输出端相接,且计米传感器B1的+端与DC24V+线相接,‑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5端通过启动按钮SB1与DC24V‑线相接,X6端通过停止按钮SB2与DC24V‑线相接,X7端通过急停按钮SB3与DC24V‑线相接,X10端通过计米复位按钮SB4与DC24V‑线相接,X11端通过故障复位按钮SB5与DC24V‑线相接,X12端通过拉绳开关SQ1与DC24V‑线相接,X13端通过乱丝检测按钮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21端通过1#单动/联动开关1SA1与DC24V‑线相接,X22端通过1#制动/解除开关1SA2与DC24V‑线相接,X23端通过1#正脚踏开关1SQ1与DC24V‑线相接,X24端通过1#反脚踏开关1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25端通过2#单动/联动开关2SA1与DC24V‑线相接,X26端通过2#制动/解除开关2SA2与DC24V‑线相接,X27端通过2#正脚踏开关2SQ1与DC24V‑线相接,X30端通过2#反脚踏开关2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31端通过3#单动/联动开关3SA1与DC24V‑线相接,X32端通过3#制动/解除开关3SA2与DC24V‑线相接,X33端通过3#正脚踏开关3SQ1与DC24V‑线相接,X34端通过3#反脚踏开关3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X35端通过4#单动/联动开关4SA1与DC24V‑线相接,X36端通过4#制动/解除开关4SA2与DC24V‑线相接,X37端通过4#正脚踏开关4SQ1与DC24V‑线相接;所述PLC的Y1端通过1#刹车继电器KA1与DC24V+线相接,Y7端通过2#刹车继电器KA2与DC24V+线相接,Y13端通过3#刹车继电器KA3与DC24V+线相接,Y17端通过4#刹车继电器KA4与DC24V+线相接,Y23端通过5#刹车继电器KA5与DC24V+线相接,Y27端通过6#刹车继电器KA6与DC24V+线相接,Y33端通过7#刹车继电器KA7与DC24V+线相接,Y37端通过8#刹车继电器KA8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I0端通过4#反脚踏开关4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端通过5#单动/联动开关5SA1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5#制动/解除开关5SA2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4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5端通过6#单动/联动开关6SA1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6#制动/解除开关6SA2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5#正脚踏开关5SQ1与DC24V‑线相接,I10端通过5#反脚踏开关5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1端通过7#单动/联动开关7SA1与DC24V‑线相接,I12端通过7#制动/解除开关7SA2与DC24V‑线相接,I13端通过7#正脚踏开关7SQ1与DC24V‑线相接,I14端通过7#反脚踏开关7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15端通过8#单动/联动开关8SA1与DC24V‑线相接,I16端通过8#制动/解除开关8SA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8#正脚踏开关8SQ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8#反脚踏开关8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2端通过9#左限位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右限位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s/s端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0端通过9#单动/联动开关9SA1与DC24V‑线相接,I1端通过9#制动/解除开关9SA2与DC24V‑线相接,I2端通过9#正脚踏开关9SQ1与DC24V‑线相接,I3端通过9#反脚踏开关9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三数字量输入模块的I4端通过10#单动/联动开关10SA1与DC24V‑线相接,I5端通过10#制动/解除开关10SA2与DC24V‑线相接,I6端通过10#正脚踏开关10SQ1与DC24V‑线相接,I7端通过10#反脚踏开关10SQ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一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12端通过搅拌电机继电器KA12与DC24V+线相接;所述第二数字量输出模块的24V端与DC24V+线相接,COM端与DC24V‑线相接,Q3端通过收线刹车继电器KA11与DC24V+线相接,Q7端通过9#刹车继电器KA9与DC24V+线相接,Q13端通过10#刹车继电器KA10与DC24V+线相接;所述1#刹车继电器KA1的端口通过1#制动电磁阀YV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2#刹车继电器KA2的端口通过2#制动电磁阀YV2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3#刹车继电器KA3的端口通过3#制动电磁阀YV3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4#刹车继电器KA4的端口通过4#制动电磁阀YV4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5#刹车继电器KA5的端口通过5#制动电磁阀YV5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6#刹车继电器KA6的端口通过6#制动电磁阀YV6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8#刹车继电器KA8的端口通过8#制动电磁阀YV8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9#刹车继电器KA9的端口通过9#制动电磁阀YV9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10#刹车继电器KA10的端口通过10#制动电磁阀YV10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11#刹车继电器KA11的端口通过11#制动电磁阀YV11与DC24V‑线相接,且该端口与连接DC24V+线的端口相对;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5与T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U端与1#滚筒M1的U1端相接,V端与1#滚筒M1的V1端相接,W端与1#滚筒M1的W1端相接,PE端与1#滚筒M1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24V端与1#传感器的1+24V端相接,GND端与1#传感器的1GND端相接,AI2端与1#传感器的1AI2端相接;所述第一变频器VF1的TB端与PLC的X17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端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6与T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U端与2#滚筒M2的U1端相接,V端与2#滚筒M2的V1端相接,W端与2#滚筒M2的W1端相接,PE端与2#滚筒M2的PE端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24V端与2#传感器的2+24V端相接,GND端与2#传感器的2GND端相接,AI2端与2#传感器的2AI2端相接;所述第二变频器VF2的TB端与第一变频器VF1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6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7与T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U端与3#滚筒M3的U1端相接,V端与3#滚筒M3的V1端相接,W端与3#滚筒M3的W1端相接,PE端与3#滚筒M3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24V端与3#传感器的3+24V端相接,GND端与3#传感器的3GND端相接,AI2端与3#传感器的3AI2端相接;所述第三变频器VF3的TB端与第二变频器VF2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2端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8与T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U端与4#滚筒M4的U1端相接,V端与4#滚筒M4的V1端相接,W端与4#滚筒M4的W1端相接,PE端与4#滚筒M4的PE端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24V端与4#传感器的4+24V端相接,GND端与4#传感器的4GND端相接,AI2端与4#传感器的4AI2端相接;所述第四变频器VF4的TB端与第三变频器VF3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1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1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16端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9与T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U端与5#滚筒M5的U1端相接,V端与5#滚筒M5的V1端相接,W端与5#滚筒M5的W1端相接,PE端与5#滚筒M5的PE端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24V端与5#传感器的5+24V端相接,GND端与5#传感器的5GND端相接,AI2端与5#传感器的5AI2端相接;所述第五变频器VF5的TB端与第四变频器VF4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2端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0与T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U端与6#滚筒M6的U1端相接,V端与6#滚筒M6的V1端相接,W端与6#滚筒M6的W1端相接,PE端与6#滚筒M6的PE端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24V端与6#传感器的6+24V端相接,GND端与6#传感器的6GND端相接,AI2端与6#传感器的6AI2端相接;所述第六变频器VF6的TB端与第五变频器VF5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2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2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26端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1与T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U端与7#滚筒M7的U1端相接,V端与7#滚筒M7的V1端相接,W端与7#滚筒M7的W1端相接,PE端与7#滚筒M7的PE端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24V端与7#传感器的7+24V端相接,GND端与7#传感器的7GND端相接,AI2端与7#传感器的7AI2端相接;所述第七变频器VF7的TB端与第六变频器VF6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0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1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2端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2与T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U端与8#滚筒M8的U1端相接,V端与8#滚筒M8的V1端相接,W端与8#滚筒M8的W1端相接,PE端与8#滚筒M8的PE端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24V端与8#传感器的8+24V端相接,GND端与8#传感器的8GND端相接,AI2端与8#传感器的8AI2端相接;所述第八变频器VF8的TB端与第七变频器VF7的TA端相接,DI1端与PLC的Y34端相接,DI2端与PLC的Y35端相接,DI3端与PLC的Y36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3与T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U端与9#滚筒M9的U1端相接,V端与9#滚筒M9的V1端相接,W端与9#滚筒M9的W1端相接,PE端与9#滚筒M9的PE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24V端与9#传感器的9+24V端相接,GND端与9#传感器的9GND端相接,AI2端与9#传感器的9AI2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八变频器VF8的TA端相接;所述第十变频器VF10的R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R相接,S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S相接,T端通过电源断路器Q14与T相接;所述第十变频器VF10的U端与10#滚筒M10的U1端相接,V端与10#滚筒M10的V1端相接,W端与10#滚筒M10的W1端相接,PE端与10#滚筒M10的PE端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COM端与DC24V‑线相接,且COM端分别与CNE端和GND端相接,CANH端与CANH线相接,CANL端与CANL线相接;所述第九变频器VF9的TB端与第九变频器VF9的TA端相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59172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发电预处理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