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风力和太阳能联合驱动的三体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35342.1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5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梁严;吴家鸣;陈宇庆;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顺海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12 | 分类号: | B63B1/12;B63B35/00;B63H21/20;B63H13/00;H02J7/35;H02K7/14;H02K7/10;H02K7/116;F03D9/11;F03D9/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风力和太阳能联合驱动的三体无人船;主要由船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船体主要包括外侧船体、中间船体和框架结构;中间船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外侧船体;中间船体的尾部后端安装有螺旋桨,每个外侧船体的尾部下端安装有无刷电机推进器;风轮机主轴与直角齿轮箱纵向连接,直角齿轮箱和电磁离合器通过输入轴横向连接,电磁离合器的另一端通过输出轴与螺旋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利用风力和太阳能混合的形式规避单种自然能源的局限,续航力好,操作性好,尤其利于转向。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太阳能 本实用新型 电磁离合器 联合驱动 直角齿轮 无人船 螺旋桨 风力 动力系统 横向连接 控制系统 框架结构 自然能源 纵向连接 左右两侧 风轮机 输出轴 输入轴 续航力 推进器 下端 电机 局限 | ||
【主权项】:
1.基于风力和太阳能联合驱动的三体无人船,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船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船体主要包括外侧船体、中间船体和框架结构;外侧船体和中间船体间隔设置在框架结构下端,中间船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外侧船体;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风轮机、太阳能系统、蓄电池、直角齿轮箱、电磁离合器、无刷电机推进器和螺旋桨组成;中间船体的尾部后端安装有螺旋桨,每个外侧船体的尾部下端安装有无刷电机推进器;风轮机主轴与直角齿轮箱纵向连接,直角齿轮箱和电磁离合器通过输入轴横向连接,电磁离合器的另一端通过输出轴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太阳能系统主要为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上表面;所述控制系统主要由风光互补控制器和控制主板组成;风光互补控制器输出端接口分别与第一太阳能电池板、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轮机发电机连接,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还分别与控制主板和无刷电机推进器连接,无刷电机推进器与控制主板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的输入端外壳和输出端外壳之间设有对接板,形成两个密封空腔;一个密封空腔内分别设有主动转子和永磁体;另一个密封空腔内设有从动转子和电刷;输入端外壳和输出端外壳中心均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滚珠轴承,对接板中心两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轴承;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从输入端外壳和输出端外壳的中心通孔深入两个密封空腔,并固定在对接板中心两侧凹槽内的轴承上;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与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连接;主动转子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筒体内壁上安装环形的永磁体;从动转子外端设有线圈,线圈与永磁体形成间隔;线圈的正负极分别与电刷的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相连,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分别与正极电刷圈和负极电刷圈相接;正极电刷圈和负极电刷圈的输出端分别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伸出密封空腔外;控制主板通过导线与电磁离合器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顺海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顺海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73534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