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933581.8 申请日: 2018-06-15
公开(公告)号: CN208316862U 公开(公告)日: 2019-01-01
发明(设计)人: 潘国平;张桥士;于川;陈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N7/14 分类号: H04N7/14;G06F21/31;G06F21/32
代理公司: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代理人: 朱月芬
地址: 100080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报警电路具体实现:当被监管人员触发防暴按钮后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8所在的电路连接STC单片机U3的GPIO端口,STC单片机U3检测到低电平后通过报警电路中的通讯单元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主机,主机收到指令应答后开启报警电路中的喇叭单元和麦克风单元,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喇叭单元以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为核心,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7外接喇叭实现;麦克风单元以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为核心,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9外接麦克风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被监管人员紧急报警功能,适用于本公司研制的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
搜索关键词: 报警电路 本实用新型 交互终端 接插件 针座 直针 麦克风单元 喇叭单元 室内 主机 双路运算放大器 紧急报警功能 麦克风 报警信息 电路连接 通讯单元 外接喇叭 语音对讲 低电平 全双工 按钮 触发 外接 应答 监管 指令 检测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报警电路包括直插电解电容C1、C2、C3、C18、C26,贴片电容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9、C20、C21、C22、C23、C24、C25,贴片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贴片磁珠L11,贴片二极管D3、D4、D9、D11,贴片整流二极管D13、D12、D10,贴片发光二极管D12,贴片三极管Q2、Q3、Q4、Q6、Q7、Q8、Q9、Q10,贴片MOS管Q1、Q5,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STC单片机U3,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继电器K1、K4、接插件直针针座J10、J2、J3、J4、J5、J6、J7、J8、J9;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1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正极、贴片电容C4的一端、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负极、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5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2引脚接地;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2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负极、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3的负极、贴片电容C5的一端相连接,同时接地;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3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3的正极、贴片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电源VCC5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容C13的一端、贴片电阻R13的一端、贴片MOS管Q1的漏极、贴片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3引脚与贴片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3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K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0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8的一端、贴片电阻R5的一端、贴片电容C6的一端、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2引脚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6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3引脚与贴片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1的一端、贴片电阻R6的一端、贴片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9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4的一端、贴片电阻R7的一端、贴片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7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11的一端、贴片电阻R3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9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7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0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8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1的正极、贴片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贴片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3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7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3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9的集电极、贴片电容C23的一端、贴片电阻R3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6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1引脚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1引脚与贴片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8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贴片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13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3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贴片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STC单片机U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25的一端、贴片电阻R2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27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8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MOS管Q5源极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1的一端、贴片电容C25的一端、MOS管Q5的栅极相连接;MOS管Q5漏极与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负极、贴片电阻R2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5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STC单片机U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20的一端、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8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6引脚与贴片电容C15的一端、贴片电容C16的一端、贴片磁珠L1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磁珠L1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7引脚与贴片电阻R3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贴片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1的一个端口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4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另一个端口相连并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8引脚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9引脚与贴片电阻R41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4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2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2引脚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与贴片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10引脚与贴片电阻R4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2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39的一端相连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4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0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4引脚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11引脚与贴片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4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2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发射极、贴片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4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2、3引脚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12引脚与贴片电阻R3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34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STC单片机U3的第13引脚与贴片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4一个端口、贴片二极管D1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继电器K4另一个端口相连接同时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14引脚与贴片电阻R3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STC单片机U3的第16引脚与贴片电阻R15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6 的集电极相连接,贴片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同时与贴片电阻R19的一端、贴片电阻R17的一端、贴片电容C2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9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贴片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2引脚通过贴片电容C22后接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3引脚依次串联贴片电阻R26、贴片电容C21后接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30的另一端相连;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5和8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4的其中两个端口相连接;同时继电器K4的另两个端口分别与接插件直针针座6的第1、2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再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1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又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的另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2引脚相连接;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7引脚接地;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6引脚与直插电解电容C18的正极、贴片电容C19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正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8的负极、贴片电容C19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负极均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93358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