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席编织装饰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5278.5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7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俞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千百荟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1/00 | 分类号: | D03D21/00;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席编织装饰布,仿席编织装饰布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线为50D加捻涤纶丝,纬线种类包括450D有光加捻低弹、32s大化、40S/2全棉纱,仿席编织装饰布的经密为130根/cm,纬密为60根/cm。本实用新型面料通过花型和组织的配合使布面有一个席子的编织效果隐约呈现在布面,并且纬纱其中一种选用了450D有光加捻低弹交织在布的反面,增加了面料的厚度。还选用402s/2全棉使面料具有一定的吸湿透气型,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抗起毛起球。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布 编织 加捻 纬纱 面料 本实用新型 布面 低弹 经线 抗起毛起球 吸湿透气 席子 涤纶丝 全棉纱 花型 经密 经纱 全棉 纬密 纬线 美观 配合 | ||
【主权项】:
1.一种仿席编织装饰布,所述仿席编织装饰布包括经纱和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包括有加捻低弹丝、大化、全棉纱,所述仿席的组织中的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为:经纱20根,纬纱59根交织而成,其中经纱在上的叠加点为经组织点;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4、5、6、7、9、10、11、12、14、15、16、17、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7、12、17;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6、7、8、9、11、12、13、14、16、17、18、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4、9、14、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3、4、5、6、8、9、10、11、13、14、15、16、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6、11、16;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0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5、6、7、8、10、11、12、13、15、16、17、18、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3、8、13、18;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3、4、5、7、8、9、10、12、13、14、15、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5、10、15、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4、5、6、7、9、10、11、12、14、15、16、17、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7、12、17;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1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0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6、7、8、9、11、12、13、14、16、17、18、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4、9、14、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6、11、17;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5、6、7、8、10、11、12、13、15、16、17、18、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3、8、13、18;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 2、3、4、5、7、8、9、10、12、13、14、15、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2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5、10、15、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0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4、5、6、7、9、10、11、12、14、15、16、17、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7、12、17;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6、7、8、9、11、12、13、14、16、17、18、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4、9、14、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3、4、5、6、8、9、10、11、13、14、15、16、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6、11、16;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3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0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 1、2、3、5、6、7、8、10、11、12、13、15、16、17、18、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3、8、13、18;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3、4、5、7、8、9、10、12、13、14、15、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5、10、15、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4、5、6、7、9、10、11、12、14、15、16、17、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7、12、17;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4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6、7、8、9、11、12、13、14、16、17、18、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0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4、9、14、19;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1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2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 1、3、4、5、6、8、9、10、11、13、14、15、16、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3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6、11、16;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4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5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5、6、7、8、10、11、12、13、15、16、17、18、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6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3、8、13、18;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7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1、2、3、4、5、6、7、8、9、10、11、12、13、14、16、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8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2、3、4、5、7、8、9、10、12、13、14、15、17、18、19、20;所述最小大提花组织单元的第59行的纬纱与20根经纱叠加的经组织点从左向右依次为:5、10、1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千百荟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千百荟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07527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弹性剪绒保暖面料
- 下一篇:一种斑驳底纹花型装饰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