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缺相保护的调功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95883.9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1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郝敏啟;魏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汉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H02H3/253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周淑淑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带有缺相保护的调功电路,包括用于驱动负载工作的主控电路,用于判断主控电路的是否缺相的缺相检测电路,用于接收缺相保护信号的控制触发电路,当没有缺相现象时,无缺相保护信号输出;当缺相时,如R相缺相,此时光电耦合器U1无输入信号传递到下级电路,从而STC微处理器中只会接收到输入端口2、3的输入信号,经程序运算后判定缺相,则输出缺相保护信号,二极管D3点亮报警,三极管Q1导通将集成芯片D11的引脚18拉至低电位,即无同步信号输入,因此集成芯片D11无法工作,无法触发主控电路的可控硅导通,从而负载停止工作,输出的缺相保护信号供后级保护电路接收并采取措施,可降低设备因三相电源线路缺相出现的故障率。 | ||
搜索关键词: | 缺相保护信号 主控电路 调功电路 集成芯片 缺相保护 输出 后级保护电路 控制触发电路 缺相检测电路 光电耦合器 可控硅导通 二极管 保护信号 程序运算 点亮报警 电源线路 负载停止 降低设备 驱动负载 输入端口 同步信号 下级电路 信号传递 低电位 故障率 三极管 因三相 触发 导通 引脚 判定 | ||
【主权项】:
1.一种带有缺相保护的调功电路,包括用于驱动负载工作的主控电路,用于判断主控电路的是否缺相的缺相检测电路,用于接收缺相保护信号的控制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触发电路还包括火线接口L、零线接口N,变压器T4‑T10,电容C4‑C7,电阻R10‑38,晶振Y1,集成芯片D12,集成芯片D17,三极管Q2‑Q7,二极管D5‑D11、D13‑D16、D18‑D20,火线接口L连接变压器T7的同名输入端,零线接口N连接变压器T7的异名输入端,变压器T7的同名输出端串联电阻R18,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收缺相检测电路的缺相信号后连接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8,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分别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25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芯片D12的引脚4、集成芯片D12的引脚6连接后接地;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5分别连接电阻R13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晶振Y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后与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6连接,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7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集成芯片D12的引脚7串联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0的一端、变压器T10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20的另一端、变压器T10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10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19、电阻R38后连接变压器T10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8串联电阻R28的一端,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8的一端、变压器T9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18的另一端、变压器T9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9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15、电阻R30后连接变压器T9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9串联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4的一端、变压器T8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14的另一端、变压器T8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8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13、电阻R24后连接变压器T8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0串联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1的一端、变压器T6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11的另一端、变压器T6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6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10、电阻R20后连接变压器T6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1串联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9的一端、变压器T5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9的另一端、变压器T5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3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5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7、电阻R15后连接变压器T5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2串联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的一端、变压器T4输入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6的另一端、变压器T4输入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4输出线圈的一端串联二极管D5、电阻R11后连接变压器T4输出线圈的另一端;集成芯片D12的引脚13接电源VCC;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串联二极管D8后接地;集成芯片D12的引脚3串联电阻R31后连接集成芯片D17的引脚14,集成芯片D17的引脚1分别连接二极管D16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二极管D16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后与集成芯片D17的引脚5连接,集成芯片D17的引脚3连接集成芯片D17的引脚9,集成芯片D17的引脚7接电源VCC,集成芯片D17的引脚11、引脚13连接后串联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集成芯片D17的引脚12、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芯片D17的引脚4接收控制信号后连接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集成芯片D17的引脚2、集成芯片D17的引脚10,集成芯片D17的引脚6分别连接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32的另一端与集成芯片D17的引脚8连接后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汉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汉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09588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限制功率输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真减速板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