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双电池组顺序充放电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10936.0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慧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7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矿用双电池组顺序充放电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矿用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电路不具备防过充电和防过放电的功能的问题。一种矿用双电池组顺序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主电池组、备电池组、第一三端稳压器、第二三端稳压器、第一至第四电压比较器、第一至第六继电器、第一至第八三极管、第一至第九二极管、第一至第二十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均为可调电阻;其中,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正充电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矿用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充放电控制电路 电池组 电阻 本实用新型 矿用电池组 二极管 继电器 充放电控制 三端稳压器 三极管 阴极 电压比较器 防过放电 可调电阻 主电池组 阳极 充电端 过充电 集电极 | ||
【主权项】:
1.一种矿用双电池组顺序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池组(BT1)、备电池组(BT2)、第一三端稳压器(U1)、第二三端稳压器(U2)、第一至第四电压比较器(AR1~AR4)、第一至第六继电器(J1~J6)、第一至第八三极管(Q1~Q8)、第一至第九二极管(D1~D9)、第一至第二十电阻(R1~R20);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均为可调电阻;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作为正充电端(Vin+);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共同作为负充电端(Vin‑);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五继电器(J5)的线圈、第二电阻(R2)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AR1)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AR1)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压比较器(AR2)的正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比较器(AR2)的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第六继电器(J6)的常闭触点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主电池组(BT1)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主电池组(BT1)的负极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滑动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AR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个固定端一方面通过第八电阻(R8)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一电压比较器(AR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滑动端与第二电压比较器(AR2)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个固定端一方面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二电压比较器(AR2)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个固定端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继电器(J3)的线圈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通过第三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六继电器(J6)的线圈、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三电压比较器(AR3)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压比较器(AR3)的输出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四电压比较器(AR4)的正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压比较器(AR4)的输出端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通过第五继电器(J5)的常闭触点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备电池组(BT2)的正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备电池组(BT2)的负极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滑动端与第三电压比较器(AR3)的正输入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个固定端一方面通过第十八电阻(R18)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与第三电压比较器(AR3)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滑动端与第四电压比较器(AR4)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个固定端一方面与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另一方面与第四电压比较器(AR4)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个固定端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继电器(J4)的线圈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依次通过第三继电器(J3)的常开触点、第四继电器(J4)的常闭触点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共同作为正放电端(Vout+);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公共端和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公共端共同作为负放电端(Vout‑),且负放电端(Vout‑)与负充电端(Vin‑)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慧,未经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81093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线感应式充电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备充电保护功能的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