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断路器控制模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2232736.8 申请日: 2018-12-28
公开(公告)号: CN209250340U 公开(公告)日: 2019-08-13
发明(设计)人: 张学功;颜善茂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2J13/00 分类号: H02J13/00
代理公司: 厦门佰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3 代理人: 任晶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厦***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新型断路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整流模块、吸收模块、单片机IC待机供电模块、主线路供电模块、信号控制模块、单片机稳定供电模块、市电采样模块、输出供电模块、电机转动控制模块、系统功能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器MW;本方案使用新型控制方式,切断主回路控制芯片工作,从而降低待机功耗;优点控制方便并节约成本;本方案使用新型轻触感应开关,来确认机械结构转动的位置,优点不受磁性物品对产品的干扰并节约成本;本方案通过断开主回路,单片机待机时睡眠等多项控制方式,满足国家电网要求,每项漏电小于0.2mA。
搜索关键词: 断路器控制模块 控制方式 单片机 电机转动控制模块 连接器 待机供电模块 降低待机功耗 信号控制模块 主回路控制 漏电 采样模块 磁性物品 单片机IC 感应开关 供电模块 国家电网 机械结构 交流整流 控制方便 控制模块 输出供电 稳定供电 吸收模块 系统功能 主回路 主线路 节约 待机 断开 市电 转动 睡眠 芯片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断路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整流模块、吸收模块、单片机IC待机供电模块、主线路供电模块、信号控制模块、单片机稳定供电模块、市电采样模块、输出供电模块、电机转动控制模块、系统功能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器MW;交流整流模块包括保险丝FR1、压敏电阻VR1、电感L1,二极管D1、D9、D10以及电阻R37;吸收模块包括电阻R1至R3,电容C6,二极管D3以及变压器T1的第1、第2引脚部分;单片机IC待机供电模块包括三极管Q1,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8,电阻R11至R15以及电容C5;主线路供电模块包括AC‑DC芯片IC1,二极管D2,电容C1至C4,电阻R4至R10,电解电容EC2以及变压器T1的第3、第4引脚部分;信号控制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稳压二极管ZD2,二极管D7,电阻R23至R29,电容C14,电阻R43至R45以及三极管Q801;单片机稳定供电模块包括稳压芯片IC2,电解电容EC3,电容C7、C8、C10以及二极管D5;市电采样模块包括电阻R37、R41、R42和电容C17;输出供电模块包括电解电容EC4,二极管D9,电容C9,电阻R16、R17以及变压器T1的第5、第6引脚部分;电机转动控制模块包括电机控制芯片IC3,电容C11、C12、C15、C16以及电阻R18、R19、R30、R39、R40;系统功能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IC4,电阻R20至22,电阻R32至R36电容C13以及单刀单掷开关SWA、单刀双掷开关SWH、SWF;交流整流模块分别电信号连接吸收模块、单片机IC待机供电模块以及市电采样模块,吸收模块分别电信号连接主线路供电模块和输出供电模块,单片机IC待机供电模块分别电信号连接主线路供电模块和单片机稳定供电模块,主线路供电模块、信号控制模块、市电采样模块以及电机转动控制模块均电信号连接系统功能控制模块;保险丝FR1的一端连接交流电压的L端,保险丝FR1的另一端和压敏电阻VR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压敏电阻VR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到交流电压的N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感L1电阻R37串联的一端,电感L1电阻R37串联的另一端、二极管D10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8的正极一并连接到+VHA电信号口,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解电容EC1的正极连接到+VH电信号口,二极管D9的正极和电解电容EC1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1电阻R2电容C6并联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1的第1引脚一并连接到+VH电信号口,电阻R1电阻R2电容C6并联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2引脚一并连接到AC‑DC芯片IC1的第5、第6引脚;二极管D8的负极串联电阻R11后连接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一并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14后和三极管Q1的基极一并连接到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容C5的一端以及电阻R15的一端一并连接到电信口+V1,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5的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变压器T1的第3引脚,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一并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EC2的正极一并连接到AC‑DC芯片IC1的第1引脚,AC‑DC芯片IC1的第2引脚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后串联电阻R10连接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4引脚,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一端一并连接到AC‑DC芯片IC1的第3引脚,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一并连接到AC‑DC芯片IC1的第4引脚,电解电容EC2的负极、电容C1、C2、C3的另一端、电阻R6、R7、R8、R9的另一端、变压器T1的第4引脚以及AC‑DC芯片IC1的第7引脚均接地;电阻R23R24R25串联的一端连接开关TN2的C端,电阻R23R24R25串联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以及电阻R27R28串联的一端一并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2的负极以及电阻R26的一端一并连接到电信口+12VA,电阻R27R28串联的另一端、电阻R29的一端以及电容C14的一端一并连接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3的另一端和电阻R44的一端一并连接到三极管Q801的基极,三极管Q801的集电极和电阻R45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4引脚,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到3.3V电源电压,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电阻R26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801的发射极均接地;二极管D5的正极接12V电源电压,二极管D5的负极、电解电容EC3的正极和电容C7的一端同时连接到稳压芯片IC2的第2引脚和电信口+V1,电容C8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以及稳压芯片IC2的第3引脚均连接到3.3V电源电压,稳压芯片IC2的第1引脚、电解电容EC3的负极、电容C7、C8、C10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38R41串联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阻R42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1引脚,电阻R38R41串联的另一端连接到电信口+VHA,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42的另一端均接地;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阻R16电容C9串联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变压器T1的第5引脚,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16电容C9串联的另一端、电解电容EC4的正极以及电阻R17的一端一并连接到12V电源电压,变压器T1的第6引脚、电解电容EC4的负极以及电阻R1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2引脚和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到3.3V电源电压,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3引脚、电容C11的一端以及电容C12的一端一并连接到12V电源电压,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4引脚和电阻R30电容C16串联的一端一并连接开关TN3的第2引脚,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6引脚和电阻R30电容C16串联的另一端一并连接开关TN3的第1引脚,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7引脚和电阻R40的一端连接到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3引脚,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8引脚和电阻R39的一端连接到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8引脚,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以及电机控制芯片IC3的第5引脚均接地;单片机芯片IC4的第3引脚和电阻R36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开关SWF的第3端点,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2引脚串联电阻R32后和电阻R35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开关SWF的第2端点,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0引脚串联电阻R33后和电阻R22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开关SWH的第3端点,单片机芯片IC4的第9引脚串联电阻R34后和电阻R21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开关SWH的第2端点,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5引脚和电阻R20的一端一并连接到开关SWA的第2端点,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6引脚和电容C13的一端一并连接到3.3V电源电压,电阻R20、R21、R22、R35、R36的另一端均连接到3.3V电源电压,电容C13的另一端和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引脚、开关SWF的第1端点、开关SWH的第1端点以及开关SWA的第1端点均接地;连接器MW的第1引脚连接到3.3电源电压,连接器MW的第2引脚接地,连接器MW的第3引脚连接单片机芯片IC4的第9引脚,连接器MW的第4引脚连接单片机芯片IC4的第10引脚,连接器MW的第5引脚连接单片机芯片IC4的第3引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223273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