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5842.3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7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照广;高佳音;谢远征;单炜;罗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11394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权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本发明较好解决了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在课堂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演示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本发明实验箱体被分割成多个腔体,可放置不同类型的土质,以达到可模拟对不同类型土质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实验的目的,锥型探头在重锤的敲击作用下贯入土中且达到实验所要求的距离时,锥型探头的敲击数均被记录在记录板上,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将锥型探头进入土中的距离与锥型探头所需的敲击次数表现出来,进而评估得到所测土质的地基承载力,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演示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加好的掌握地基承载力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使得授课效率大大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基承载力 探头 锥型 敲击 土质 实验装置 土木工程 演示 土木工程专业 测试过程 测试实验 教学过程 理论知识 实验箱体 授课教师 授课效率 知识要点 课堂 传统的 记录板 腔体 重锤 直观 测试 分割 评估 记录 环节 表现 学生 | ||
【主权项】:
1.一种土木工程用地基承载力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1)上方间隔固定有顶板(2)且顶板(2)下端面横向滑动连接有两滑块(3),滑块(3)下端面转动连接有连杆(4)且连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竖向设置的矩形杆(5),矩形杆(5)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矩形锤(6),矩形锤(6)横向两侧经线绳(7)由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部的线轮(8)驱动,所述线轮(8)同轴心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9)且第一齿轮(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矩形杆(5)顶端的第一半齿轮(10),第一半齿轮(10)经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锥齿轮组驱动且锥齿轮组由设置于矩形杆(5)顶部的第一驱动电机(11)驱动,所述矩形杆(5)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12)且导轨(12)经承托板(13)固定于实验箱体(1),承托板(13)上横向滑动连接有记录板(15)且记录板(15)和与其相对应的导轨(12)之间的承托板(13)上设有划线装置,导轨(12)上设有触发机构,使得矩形锤(6)沿导轨(12)滑动且经过该触发机构时,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竖直线条并且在划线同时驱动记录板(15)沿承托板(13)横向滑动,划线装置上设有复位机构,当矩形锤(6)越过该触发机构时使得触发机构恢复至初始状态且驱动划线装置在记录板(15)上划线,在此过程中记录板(15)不发生滑动,所述矩形杆(5)置于触发机构下端固定有敲击平台(16)且矩形杆(5)底部固定有锥型探头(17),所述敲击平台(16)竖向滑动配合于两侧导轨(12),所述顶板(2)上设有测距装置;/n所述触发机构为纵向滑动连接于导轨(12)的触发杆(18)且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内一侧上下两端为斜面设置,划线装置包括:触发杆(18)置于导轨(12)外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19)且第一齿条(1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第一齿条(19)啮合有转动连接于导轨(12)侧壁上的驱动齿轮(20)且驱动齿轮(20)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同轴心转动的第一划线锥齿轮(21)、划线齿轮(22),划线齿轮(22)啮合有竖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方的第二齿条(23)且第二齿条(23)上端固定有L形杆(24),L形杆(24)竖向部分固定有与记录板(15)配合的划线笔(25),第一划线锥齿轮(21)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承托板(13)上的第二划线锥齿轮(26)且第二划线锥齿轮(26)同轴心转动有单向齿轮(27),单向齿轮(27)啮合有固定记录板(15)上的第三齿条(28);/n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9)远离导轨(12)一端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杆(29)且滑动杆(29)纵向滑动连接于承托板(13),滑动杆(29)面向导轨(12)一侧竖向间隔固定有复位弹簧(30)且复位弹簧(30)另一端固定于导轨(12)侧壁。/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3584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