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6734.0 | 申请日: | 201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9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应昆;李文凤;王晓燕;单红丽;张荣跃;李婕;仓晓燕;尹炯;罗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53207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珉 |
地址: | 66169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构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的方法,包括:以来源不同的高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作母本×高抗褐锈病不含Bru1基因的甘蔗品种作父本配制组合杂交得到F1代种子,经播种、筛选真实性杂交F1代、种植真实性杂交F1代单株、接种褐锈病病菌、调查发病情况、按9级标准评价抗性、分析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抗病遗传,选取杂交后代遗传分离群体抗感分离比≈3:1的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本发明方法首次建立了一套系统性构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的方法,其程序简化,可操作性强,构建的真实性杂交F1群体抗感分离比≈3:1,其抗病基因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可用于抗褐锈病基因定位。 | ||
搜索关键词: | 锈病 遗传分离群体 基因定位 真实性 构建 杂交F1代 甘蔗 甘蔗品种 群体 杂交F1代单株 父本 母本 显性单基因 标准评价 程序简化 抗病基因 杂交后代 组合杂交 高抗 抗性 可用 病菌 接种 抗病 配制 播种 筛选 遗传 杂交 基因 种植 调查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构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亲本选择:选取来源不同的高抗褐锈病不含Bru1基因的甘蔗品种和高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作为亲本;所述的来源不同的高抗褐锈病不含Bru1基因的甘蔗品种为粤糖00-236、ROC24,高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为Mex105、粤糖03-393;/n(2)配制杂交组合杂交:以高感褐锈病甘蔗品种作母本×高抗褐锈病不含Bru1基因的甘蔗品种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杂交得到F1代种子;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为:Mex105×粤糖00-236,粤糖03-393×ROC24,Mex105×ROC24;/n(3)杂交组合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筛选:筛选出杂交组合在感病和抗病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好的SSR引物;/nMex105×粤糖00-236的SSR引物为mSSCIR38引物和mSSCIR48引物,粤糖03-393×ROC24的SSR引物为mSSCIR67引物和66-SCC05引物,Mex105×ROC24的SSR引物为mSSCIR27引物和mSSESTA17引物;/n所述mSSCIR38引物由mSSCIR38上游引物和mSSCIR38下引物组成,所述mSSCIR38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mSSCIR38下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mSSCIR48引物由mSSCIR48上游引物和mSSCIR48下游引物组成,所述mSSCIR48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mSSCIR48下游引物组成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n所述mSSCIR67引物由mSSCIR67上游引物和mSSCIR67下游引物组成,所述mSSCIR67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mSSCIR67下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66-SCC05引物由66-SCC05上游引物和66-SCC05下游引物组成,所述66-SCC05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66-SCC05下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n所述mSSCIR27引物由mSSCIR27上游引物和mSSCIR27下游引物组成,所述mSSCIR27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mSSCIR27下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所述mSSESTA17引物由mSSESTA17上游引物和mSSESTA17下游引物组成,所述mSSESTA17上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所述mSSESTA17下游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n(4)筛选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每个杂交组合F1代种子播种至少1000粒,利用步骤(3)所选的SSR引物对杂交组合F1代种子苗进行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每个杂交组合筛选出真实性杂交F1代单株至少500苗;/n(5)田间人工接种褐锈病病菌:田间种植真实性杂交F1代确保成活至少400苗,用褐锈病病菌孢子悬浮液于傍晚喷雾田间种植的真实性杂交F1代蔗叶接种;首次接种后,第二天按前述接种方式再接种1次;/n(6)病情调查:接种4-5周后,调查记录各真实性杂交F1代单株发病情况,逐份材料进行调查,目测每份材料叶片褐锈病侵染面积百分率;/n(7)抗病性评价:根据杂交F1代单株发病情况按1-9级分级标准进行褐锈病抗性评价,其中,叶片无症状为1级高抗;叶片病斑占叶面积10%以下为2级抗病;叶片病斑占叶面积11%-25%为3级中抗;叶片病斑占叶面积26%-35%为4级中感;叶片病斑占叶面积36%-50%为5级感病1;叶片病斑占叶面积51%-60%为6级感病2;叶片病斑占叶面积61%-75%为7级感病3;叶片病斑占叶面积76%-90%为8级高感1;叶片病斑占叶面积91%-100%为9级高感2;/n(8)抗性遗传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中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中褐锈病抗性及其单株数量,按如下公式计算杂交组合的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的杂交后代遗传分离群体抗感分离比:/n杂交后代遗传分离群体抗感分离比=(1-3级抗病总单株数):(4-9级感病总单株数),/n选取杂交后代遗传分离群体抗感分离比≈3:1的真实性杂交F1代群体为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遗传分离群体。/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7673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去雄设备及其吸头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远缘杂交水稻的繁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