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0348.9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妮;王玉莲;陈奕娜;肖婉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20 | 分类号: | A63B23/20;A63B23/12;A63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51504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摆动装置、顶撑装置、后板和瑜伽垫,所述前板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前板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前板和后板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前板左右侧壁上设有滑槽,滑槽的后端呈倾斜向下的弧度,后板的前端设有滑杆。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盆底肌修复仪存在的携带不便、过度依靠电、电修复仪存在副作用、修复周期长和修复效果一般等问题,可以实现对产后盆底肌修复的功能,具有携带方便、不依靠电、无副作用、锻炼与修复相结合和修复效果好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产后 肌肉 修复 | ||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产后盆底肌肉修复仪,包括前板(1)、摆动装置(2)、顶撑装置(3)、后板(4)和瑜伽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上端面中部左右对称设有摆动槽,前板(1)上端面后端设有顶撑槽,摆动槽内安装有摆动装置(2),顶撑槽内安装有顶撑装置(3),前板(1)的侧壁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后板(4),前板(1)和后板(4)的上端面均覆盖有瑜伽垫(5);其中:所述的摆动装置(2)包括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前端安装有缓冲机构(21),摆动槽的后端转动连接有摆动机构(22),摆动机构(22)的下端卡接有限位机构(23),限位机构(23)的下端设有复原机构(24);所述的缓冲机构(21)包括缓冲伸缩杆(211),摆动槽下内侧壁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安装有缓冲伸缩杆(211),缓冲伸缩杆(211)的顶端安装有缓冲板(212),缓冲板(212)与摆动槽下内侧壁之间安装有缓冲弹簧(213);所述的摆动机构(22)包括摆动轴(221),摆动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摆动轴(221),摆动轴(221)的侧壁上安装有转动筒(222),转动筒(222)左端侧壁上安装有转动卡齿(223),转动卡齿(223)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转动筒(222)侧壁的上端安装有摆动板(224),摆动板(224)的上端面安装有固定卡扣(225);所述的顶撑装置(3)包括顶撑机构(31),顶撑机构(3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驱动机构(32),驱动机构(32)在顶撑槽右端的驱动槽内;所述的顶撑机构(31)包括顶撑板(311),顶撑槽内侧壁的上端安装有顶撑板(311),顶撑板(311)为弧形结构,顶撑板(311)上均已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顶撑杆(312),顶撑杆(312)的上端套接有海绵垫(313),顶撑槽的左右内侧壁中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支撑轴(314),支撑轴(314)的侧壁上安装有凸轮(3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8034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