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流体移动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5471.0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0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牛蕊;吴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44/08 | 分类号: | H02K44/08;F01B23/08;F01B23/10;F03B13/0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15005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体相关,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磁流体移动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构一、水箱及冷凝机构、蒸汽动力结构、发电机构二、装置外壳、外部散热机构、升降机构、移动机构,本装置装置具有多种发电机构,提高转换效率,具有移动和升降功能以及防撞功能,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以及防障碍物功能。发电机构一与水箱及冷凝机构相连接,发电机构一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水箱及冷凝机构与蒸汽动力结构相连接,发电机构二与蒸汽动力结构相连接,发电机构二和蒸汽动力结构均与装置外壳相连接,升降机构与装置外壳相连接,外部散热机构与移动机构相连接,升降机构与移动机构相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移动 发电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新式的磁流体移动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构一(1)、水箱及冷凝机构(2)、蒸汽动力结构(3)、发电机构二(4)、装置外壳(5)、外部散热机构(6)、升降机构(7)、移动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构一(1)包括支撑板(1‑1)、S磁铁一(1‑2)、N磁铁一(1‑3)、滚筒(1‑4)、滚筒固定板(1‑5)、轴承一(1‑6)、齿轮一(1‑7)、固定连接件(1‑8)、齿轮链(1‑9),支撑板(1‑1)与外壳主体(5‑1)固定连接,支撑板(1‑1)与S磁铁一(1‑2)固定连接,N磁铁一(1‑3)与支撑板(1‑1)固定连接,支撑板(1‑1)与滚筒固定板(1‑5)固定连接,滚筒固定板(1‑5)与轴承一(1‑6)通过凹槽固定连接,轴承一(1‑6)与固定连接件(1‑8)通过通孔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1‑8)与滚筒(1‑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1‑8)与齿轮一(1‑7)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1‑8)与水轮(2‑4)通过齿轮链(1‑9)相连接;水箱及冷凝机构(2)包括水箱盖(2‑1)、水阀(2‑2)、冷凝器(2‑3)、水轮(2‑4)、箱体(2‑5)、密封胶垫(2‑6)、轴承二(2‑7)、发电机一(2‑8),水箱盖(2‑1)与箱体(2‑5)通过螺纹相啮合,箱体(2‑5)与水阀(2‑2)通过凹槽固定连接,冷凝器(2‑3)与箱体(2‑5)固定连接,水轮(2‑4)与发电机一(2‑8)固定连接,发电机一(2‑8)与箱体(2‑5)通过凹槽固定连接,发电机一(2‑8)与轴承二(2‑7)通过通孔固定连接,轴承二(2‑7)与箱体(2‑5)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箱体(2‑5)与密封胶垫(2‑6)通过凹槽固定连接,密封胶垫(2‑6)与发电机一(2‑8)通过通孔相适应;箱体(2‑5)上设置有条形通孔(2‑5‑1)、通孔一(2‑5‑2),条形通孔(2‑5‑1)与水轮(2‑4)相适应,箱体(2‑5)与加热箱体(3‑1)通过通孔一(2‑5‑2)固定连接;蒸汽动力结构(3)包括加热箱体(3‑1)、活塞杆一(3‑2)、限位件(3‑3)、曲轴(3‑4)、连接杆(3‑5)、齿轮二(3‑6)、齿轮三(3‑7)、定位板(3‑8)、斜齿轮组(3‑9)、齿轮四(3‑10)、动力活塞(3‑11)、连接齿轮链一(3‑12)、连接齿轮链二(3‑13),加热箱体(3‑1)与箱体(2‑5)通过通孔二(3‑1‑2)固定连接,加热箱体(3‑1)与动力活塞(3‑11)通过活塞通孔(3‑1‑1)相适应,动力活塞(3‑11)与活塞杆一(3‑2)活动接触连接,活塞杆一(3‑2)与曲轴(3‑4)通过通孔三(3‑2‑1)相连接,限位件(3‑3)与曲轴(3‑4)固定连接,曲轴(3‑4)与连接杆(3‑5)固定连接,连接杆(3‑5)均与齿轮二(3‑6)、齿轮三(3‑7)、定位板(3‑8)和斜齿轮组(3‑9)通过通孔固定连接,定位板(3‑8)与外壳主体(5‑1)固定连接,斜齿轮组(3‑9)与齿轮四(3‑10)相咬合,齿轮四(3‑10)与外壳主体(5‑1)固定连接;加热箱体(3‑1)上设置有活塞通孔(3‑1‑1)、通孔二(3‑1‑2),加热箱体(3‑1)与箱体(2‑5)通过通孔二(3‑1‑2)固定连接;活塞杆一(3‑2)上设置有通孔三(3‑2‑1);发电机构二(4)包括固定架(4‑1)、S磁铁二(4‑2)、磁流体管一(4‑3)、活塞壳(4‑4)、N磁铁二(4‑5)、推动活塞(4‑6)、活塞杆二(4‑7)、旋转件(4‑8)、轴承三(4‑9)、固定旋转件(4‑10)、齿轮五(4‑11)、磁流体管二(4‑12)、活动连接件(4‑13),固定架(4‑1)与外壳主体(5‑1)固定连接,固定架(4‑1)均匀S磁铁二(4‑2)、磁流体管(4‑3)、N磁铁二(4‑5)和磁流体管二(4‑12)通过凹槽固定连接,磁流体管一(4‑3)与活塞壳(4‑4)固定连接,活塞壳(4‑4)与推动活塞(4‑6)通过凹槽固定接触连接,推动活塞(4‑6)与活塞杆二(4‑7)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活塞杆二(4‑7)与旋转件(4‑8)通过活动连接件(4‑13)活动相连接,旋转件(4‑8)与固定旋转件(4‑10)固定连接,固定旋转件(4‑10)与轴承三(4‑9)固定连接,轴承三(4‑9)与活塞壳(4‑4)通过凹槽固定连接,固定旋转件(4‑10)与齿轮五(4‑11)固定连接,齿轮五(4‑11)与齿轮四(3‑10)通过齿轮链相连接,齿轮五(4‑11)的个数有两个,另一个齿轮五(4‑11)与齿轮六(5‑3‑3)通过齿轮链相连接;磁流体管一(4‑3)包括电极板一(4‑3‑1)、电极板二(4‑3‑2)、连接板(4‑3‑3),电极板一(4‑3‑1)与连接板(4‑3‑3)固定连接,连接板(4‑3‑3)与电极板二(4‑3‑2)固定连接;装置外壳(5)包括外壳主体(5‑1)、发电机二(5‑2)、中转结构(5‑3)、入料管(5‑4)、燃烧装置(5‑5)、密封管盖(5‑6)、流通管道(5‑7)、控制阀门(5‑8)、定位凹槽(5‑9)、连接管(5‑10),外壳主体(5‑1)与发电机二(5‑2)固定连接,外壳主体(5‑1)与中转结构(5‑3)固定连接,外壳主体(5‑1)上设置有连接管(5‑10),入料管(5‑4)与外壳主体(5‑1)通过通孔固定连接,入料管(5‑4)与密封管盖(5‑6)通过;螺纹相啮合,外壳主体(5‑1)与流通管道(5‑7)固定连接,流通管道(5‑7)与控制阀门(5‑8)固定连接,流通管道(5‑7)与磁流体管二(4‑12)固定连接,外壳主体(5‑1)上设置有连接管(5‑10),磁流体管二(4‑12)与连接管(5‑10)固定连接,外壳主体(5‑1)与限位件(3‑3)通过定位凹槽(5‑9)固定连接,发电机二(5‑2)与齿轮二(3‑6)通过连接齿轮链一(3‑12)相连接;中转结构(5‑3)包括固定弯件(5‑3‑1)、转向齿轮组(5‑3‑2)、齿轮六(5‑3‑3),固定弯件(5‑3‑1)与外壳主体(5‑1)固定连接,固定弯件(5‑3‑1)与转向齿轮组(5‑3‑2)相连接,转向齿轮组(5‑3‑2)与齿轮六(5‑3‑3)相咬合,齿轮六(5‑3‑3)与外壳主体(5‑1)相连接,齿轮三(3‑7)、风扇旋转轴(7‑5)和转向齿轮组(5‑3‑2)均通过连接齿轮链二(3‑13)相连接;外部散热机构(6)包括循环流动管(6‑1)、制冷器(6‑2)、固定杆(6‑3),循环流动管(6‑1)与制冷器(6‑2)固定连接,循环流动管(6‑1)与固定杆(6‑3)固定连接,固定杆(6‑3)与地脚主壳(8‑2)固定连接;升降机构(7)包括升降腿(7‑1)、控制移动板(7‑2)、限位环(7‑3)、调节杆(7‑4)、风扇旋转轴(7‑5)、旋转轴承(7‑6)、风扇(7‑7)、螺纹环(7‑8)、减震弹簧(7‑9)、连接主板(7‑10),升降腿(7‑1)与控制移动板(7‑2)相连接,控制移动板(7‑2)与调节杆(7‑4)通过螺纹通孔(7‑2‑1)相啮合,限位环(7‑3)与连接主板(7‑10)通过定位凹槽(7‑10‑1)相适应,限位环(7‑3)与调节杆(7‑4)通过通孔固定连接,连接主板(7‑10)与旋转轴承(7‑6)通过凹槽固定连接,旋转轴承(7‑6)与风扇旋转轴(7‑5)通过通孔固定连接,风扇旋转轴(7‑5)与风扇(7‑7)固定连接,升降腿(7‑1)与螺纹环(7‑8)通过螺纹相啮合,螺纹环(7‑8)与减震弹簧(7‑9)固定连接;控制移动板(7‑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7‑2‑1);连接主板(7‑10)上设置有定位凹槽(7‑10‑1);移动机构(8)包括侧缓冲结构(8‑1)、地脚主壳(8‑2)、滚轮结构(8‑3),侧缓冲结构(8‑1)与地脚主壳(8‑2)固定连接,地脚主壳(8‑2)与滚轮结构(8‑3)固定连接;侧缓冲结构(8‑1)包括侧滚轮(8‑1‑1)、连接短管(8‑1‑2)、调节环(8‑1‑3)、挤压件(8‑1‑4)、主连接管(8‑1‑5)、缓冲弹簧(8‑1‑6),侧滚轮(8‑1‑1)与连接短管(8‑1‑2)相连接,连接短管(8‑1‑2)与调节环(8‑1‑3)通过凹槽相适应,调节环(8‑1‑3)与挤压件(8‑1‑4)通过适应螺纹通孔(8‑1‑3‑1)相啮合,连接短管(8‑1‑2)与主连接管(8‑1‑5)通过通孔相适应,挤压件(8‑1‑4)与缓冲弹簧(8‑1‑6)固定连接,挤压件(8‑1‑4)与主连接管(8‑1‑5)通过适应凹槽(8‑1‑5‑1)相适应;连接短管(8‑1‑2)上设置有异形通孔(8‑1‑2‑1),异形通孔(8‑1‑2‑1)与调节环(8‑1‑3)相适应;调节环(8‑1‑3)上设置有适应螺纹通孔(8‑1‑3‑1);主连接管(8‑1‑5)上设置有适应凹槽(8‑1‑5‑1);地脚主壳(8‑2)上设置有伸缩通孔(8‑2‑1)、侧支撑弹簧(8‑2‑2),地脚主壳(8‑2)与升降腿(7‑1)与伸缩通孔(8‑2‑1)相连接,侧支撑弹簧(8‑2‑2)与滚轮结构(8‑3)固定连接;滚轮结构(8‑3)包括主轮(8‑3‑1)、支撑摆动件(8‑3‑2)、U型活动件(8‑3‑3)、内弹簧(8‑3‑4)、推动钮(8‑3‑5)、小滑块(8‑3‑6)、格挡件(8‑3‑7),主轮(8‑3‑1)与支撑摆动件(8‑3‑2)固定连接,支撑摆动件(8‑3‑2)与U型活动件(8‑3‑3)通过U行轨道槽(8‑3‑3‑1)相连接,U型活动件(8‑3‑3)与内弹簧(8‑3‑4)通过凹槽相适应,U型活动件(8‑3‑3)与地脚主壳(8‑2)固定连接,小滑块(8‑3‑6)与U行轨道槽(8‑3‑3‑1)相适应,小滑块(8‑3‑6)与推动钮(8‑3‑5)固定连接,格挡件(8‑3‑7)与U型活动件(8‑3‑3)通过紧固螺栓相连接;支撑摆动件(8‑3‑2)上设置有U行滑块(8‑3‑2‑1),U行滑块(8‑3‑2‑1)与U行轨道槽(8‑3‑3‑1)相适应,U行滑块(8‑3‑2‑1)与内弹簧(8‑3‑4)固定连接;U型活动件(8‑3‑3)上设置有U行轨道槽(8‑3‑3‑1);发电机构一(1)与水箱及冷凝机构(2)相连接,发电机构一(1)与装置外壳(5)相连接,水箱及冷凝机构(2)与蒸汽动力结构(3)相连接,发电机构二(4)与蒸汽动力结构(3)相连接,发电机构二(4)和蒸汽动力结构(3)均与装置外壳(5)相连接,升降机构(7)与装置外壳(5)相连接,外部散热机构(6)与移动机构(8)相连接,升降机构(7)与移动机构(8)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未经黑龙江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654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圈马达
- 下一篇:水泵叶轮缓速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