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进剂贮箱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5004.6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赵蓓蕾;赵继广;崔村燕;杜小平;段永胜;王岩;辛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101416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爆轰动力学领域,涉及推进剂贮箱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计算方法;其目的是估算推进剂贮箱意外爆炸后,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大小。所提出的一种推进剂贮箱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计算方法,首先,提出基本假设;然后,分别建立推进剂爆炸释放总能量、爆轰产物内能、爆轰产物动能、爆炸碎片动能、贮箱壳体破坏能、贮箱壳体膨胀做功的表达式;其次,确定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计算公式;最后,验证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壳体材料特性和周围空气介质等因素,可以预测不同壳体材料的贮箱在不同高度发生爆炸时爆炸碎片的初始速度。 | ||
搜索关键词: | 爆炸 推进剂贮箱 贮箱 爆轰产物 壳体材料 动能 速度计算公式 推进剂爆炸 计算公式 壳体膨胀 周围空气 总能量 做功 壳体 力学 估算 验证 释放 预测 | ||
【主权项】:
1.一种推进剂贮箱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提出基本假设;步骤二、分别建立推进剂爆炸释放总能量、爆轰产物内能、爆轰产物动能、爆炸碎片动能、贮箱壳体破坏能、贮箱壳体膨胀做功的表达式;步骤三、确定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步骤四、验证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提出基本假设。不考虑爆轰反应的过程,将化学反应区看作一个强间断面;将贮箱看作等壁厚的圆柱壳体,只考虑爆炸产物沿径向的飞散;推进剂全部参与爆轰反应,爆炸碎片初始速度的大小相同。步骤二、分别建立推进剂爆炸释放总能量、爆轰产物内能、爆轰产物动能、爆炸碎片动能、贮箱壳体破坏能、贮箱壳体膨胀做功的表达式。分析推进剂贮箱爆轰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将贮箱内推进剂爆炸释放的总能量Et分为爆轰产物内能Ei、爆轰产物动能Ek、爆炸碎片动能Edk、贮箱壳体破坏能Ed以及贮箱壳体膨胀做功Ea五部分。Et=Ei+Ek+Edk+Ed+Ea (1)(1)推进剂爆炸释放的总能量液体推进剂爆炸释放的总能量Et为:Et=mpQp (2)式中,mp为推进剂质量;Qp为推进剂爆热。(2)爆轰产物内能
式中,D为推进剂爆速。(3)爆轰产物动能
(4)爆炸碎片动能设爆炸一共产生的碎片数量为N,碎片初始速度为v0,由动能定律得:
式中,mi为第i个碎片的质量;M为贮箱壳体的质量。(5)贮箱壳体破坏能
式中,τ为剪切应力;G为剪切弹性模量;Vc为贮箱壳体的体积。(6)贮箱壳体膨胀做功
式中,ρ0为海平面的空气密度;H(y)是空气密度修正系数;V0为贮箱的初始体积;ρp为推进剂的密度;σ为贮箱材料的屈服应力。步骤三、确定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将式(2)~(7)代入式(1),得到爆炸碎片初始速度v0计算公式:
步骤四、验证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武汉理工大学孔祥韶等人开展了TNT炸药在Q235低碳钢圆柱壳体内的爆炸试验,壳体内径110mm,高度160mm,厚度6mm,装药量为1.9kg。对于TNT炸药,ρp=1630kg·m‑3,D=6900m·s‑1。北京理工大学张奇等人开展了T‑H‑Al炸药在钢制圆柱壳体内的爆炸试验,壳体内填满炸药,壳体内径120mm,厚度3.5mm。对于T‑H‑Al炸药,ρp=1752kg·m‑3,D=7054m·s‑1。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开展了Comp B炸药在铜制圆柱壳体内的爆炸试验,壳体内填满炸药,壳体内径25.4mm,厚度2.6mm。对于Comp B炸药,ρp=1720kg·m‑3,D=7980m·s‑1。基于三组带壳炸药的爆炸试验,分别采用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和Gurney公式计算爆炸碎片的初始速度,将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的结果与Gurney公式、带壳炸药爆炸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爆炸碎片初始速度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7500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击固定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试验段直流阵风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