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栅格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25354.9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7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陆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冠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5B39/02;F25B39/04;F24F12/00;F24F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栅格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所述一种栅格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导流管一、导流管二、导流管三、壳体一、壳体二。所述导流管三为管状体结构,其下端面穿过壳体一的上端面并与壳体一的内部相通连,所述热交换板一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的内部,且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壳体三的内壁面相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与维护,采用栅格式结构,增大了进风与排风之间的换热面积及对经换热后的进风进行保温,提高了排风能量的利用效率,改善了热交换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栅格 空气 热交换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栅格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导流管一(1)、导流管二(2)、导流管三(3)、壳体一(4)、壳体二(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一(1)为管状体结构,其为水平设置,且其左端面为圆形,右端面为矩形;所述导流管二(2)为管状体结构,其为水平设置,且其左端面为圆形,右端面为矩形;所述壳体一(4)为矩形体壳体结构,其右端面是开放的;所述导流管三(3)为管状体结构,其下端面穿过壳体一(4)的上端面并与壳体一(4)的内部相通连;所述壳体二(5)包括:壳体三(51)、热交换板一(52)、热交换板二(53)、热交换板三(54)、壳体四(55)、热交换板四(56)、热交换板五(57)、挡板(58)、通孔(59);所述壳体三(51)为矩形体结构,其在左右方向设有一个矩形体的通孔;所述热交换板一(52)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51)的内部,且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壳体三(51)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所述热交换板二(53)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51)的内部,且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壳体三(51)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所述热交换板三(54)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51)的内部,且其上端面及下端面均与壳体三(51)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板一(52)设置在热交换板二(53)与热交换板三(54)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壳体四(55)为矩形体结构,其在左右方向设有一个矩形体的通孔;所述壳体四(55)设置在壳体三(51)的内部,且壳体四(55)在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与壳体三(51)在水平方向的中心线相互重合;所述热交换板四(56)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51)的内部,且其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壳体三(51)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板四(56)设置在壳体四(55)上部内壁面的下方;所述热交换板五(57)为矩形体结构,其垂直设置于壳体三(51)的内部,且其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壳体三(51)的内壁面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板五(57)设置在壳体四(55)下部内壁面与热交换板四(56)之间;所述挡板(58)为矩形体结构,其左端面与壳体四(55)的右端面相连接;所述热交换板一(52)在靠近挡板(58)的一端在前后方向贯穿设有多个通孔(59);所述导流管一(1)的左端贯穿于壳体一(4)左端设置并与壳体一(4)左端的外部相通连;所述导流管一(1)的右端与壳体四(55)左端面在热交换板一(52)前方的区域相通连;所述导流管二(2)的左端贯穿于壳体一(4)左端设置并与壳体一(4)左端的外部相通连;所述导流管二(2)的右端与壳体四(55)左端面在热交换板一(52)后方的区域相通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冠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国冠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2535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温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及热交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扭转叶片式全热交换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