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暖抗菌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28346.X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给出一种保暖抗菌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具有优异保暖效果的牦牛绒纤维和具有优异抗菌效果的竹纤维混合加工而成,通过在采用毛精纺工艺流程加工得到的精梳牦牛绒条与采用棉纺工艺流程加工得到的精梳竹纤维条在棉纺的并条机上进行一道的混合,而后再经毛纺的针梳工序进行并条后的两种纤维的更加充分的均匀混合,再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机上进行两道的条子均匀控制,从而实现竹纤维和牦牛绒纤维的更加均匀充分的混合,而后两者再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和细纱工序加工得到最终所需的保暖抗菌混纺纱,实现纱线兼具优异的保暖特性和抗菌特性。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流程 混纺纱 抗菌 保暖 牦牛绒纤维 并条机 竹纤维 精梳 加工 保暖特性 保暖效果 混合加工 均匀控制 抗菌特性 抗菌效果 细纱工序 竹纤维条 纱线 毛精纺 牦牛绒 并条 粗纱 针梳 条子 纤维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保暖抗菌混纺纱的生产方法,保暖抗菌混纺纱由具有优异保暖效果的牦牛绒纤维和具有优异抗菌效果的竹纤维混合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保暖抗菌混纺纱中短而粗的牦牛绒纤维主要分布在混纺纱的纱体横截面的外部、长而细的竹纤维主要分布在混纺纱的纱体的横截面的内部,同时竹纤维还分布在纱体横截面的外部的牦牛绒纤维的相互之间的间隙内以及纱体横截面的内部的牦牛绒纤维相互之间的间隙内,在混纺纱的内部牦牛绒纤维和竹纤维主要包括三种存在方式:一是牦牛绒纤维相互之间交缠或相互之间平行排列,二是竹纤维相互之间交缠或相互之间平行排列,三是牦牛绒纤维和竹纤维之间交缠,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线密度3.44dtex、强力5.49cN、断裂强度1.6cN/dtex、断裂伸长率47.25%、白度53%的脱色牦牛绒依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和毛加油工序、梳毛工序、第一针梳工序、毛精梳工序、第二针梳工序加工得到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其中,和毛加油工序采用改装B262的和毛加油机,由于牦牛绒纤维脱色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在和毛工序中和毛油的加入量应比原色毛牛绒加入量多,具体工艺设置为:和毛油加入量为脱色牦牛绒纤维重量的0.55%、抗静电剂为脱色牦牛绒纤维重量的0.2%、回潮率22%~23%、平衡24h;梳毛工序采用改装的B272A梳毛机;第一针梳工序采用GN5针梳机,第一针梳包括2道,其中第一道第一针梳中,针密13针/25.4mm、喂入根数6根、牵伸倍数3倍、隔距25mm、出条速度35m/min、下机条重16g/m,第二道第一针梳中,针密16针/25.4mm、喂入根数3根、牵伸倍数4.8倍、隔距25mm、出条速度35m/min、下机条重10g/m;精梳工序中采用PB28精梳机,由于脱色牦牛绒纤维经过梳毛工序及第一道针梳下机,纤维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造成短绒、毛粒增多,因此采用精梳主要目的是的去除短绒和毛粒,提高成纱质量,同时精梳上机在保证毛网质量的同时也要避免喂入量过多产生毛粒,精梳工艺配置如下:喂入根数8根、隔距25mm、车速120m/min、下机条重10g/m、精梳毛条的毛粒控制在2.1个/g;脱色牦牛绒纤维精梳下机后条干不好,纤维伸直度差,但是精梳绒条中仍存在较多的弯钩纤维,因此,采用2道的第二针梳工序以改善纤维的伸直度和条干均匀度,第二针梳中采用GN5针梳机,第二针梳中采用扁针,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同时第二针梳的GN5针梳机中的导条平台采用传送带传动主动喂入梳箱,减少毛条意外牵伸,其中第一道第二针梳中,针密16针/25.4mm、喂入根数6根、牵伸倍数5倍、隔距28mm、出条速度40m/min、下机条重12g/m,第二道第二针梳中,针密18针/25.4mm、喂入根数5根、牵伸倍数6倍、隔距28mm、出条速度40m/min、下机条重10g/m;第二步,将竹纤维经棉纺工艺流程的清梳联工序、棉精梳工序制备得到定量为5g/m的竹精梳条,其中,清梳联工序中依次选用JWF1009往复抓棉机、JWF1107单轴开棉机、JWF1029多仓混棉机、JWF1115型精清棉机、JWF1211型梳棉机,棉精梳工序中选用E80精梳机;第三步,将第一步制得的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和第二步制得的竹精梳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并条工序进行牵伸拉细平行混合,从而得到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而后将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经毛纺工艺流程的第三针梳工序进行梳理转移混合,从而得到第二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而后将第二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并条工序进行牵伸拉细平行混合,同时有效改善条子的均匀性,从而得到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其中,第一并条采用一道并条过程,且选用棉纺的FA306A并条机,在第一并条过程中,采用2根竹精梳条和2根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同时喂入,且喂入过程中采用竹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脱色牦牛绒精梳条、竹精梳条的排列方式,牵伸倍数为3,下机条重10g/m,第一并条过程中,喂入的2根竹精梳条和2根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在牵伸作用下使得条子内部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的滑移过程,从而使得竹精梳条和脱色牦牛绒精梳条的线密度减小,从而实现脱色牦牛绒精梳条内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和竹精梳条内的竹纤维牵伸拉细平行混合,且在减小过程中由于纤维之间的滑移作用使得条子内部之间的纤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条子内的纤维变得较为松散,且由于喂入的排列在中间部位的2根脱色牦牛绒精梳条的定量相对于喂入的排列在两边位置的2根竹精梳条的定量大,且牦牛绒纤维较竹纤维长度短且细度粗,从而使得在牵伸过程中脱色牦牛绒精梳条中的边缘的脱色牦牛绒纤维会部分的转移到竹纤维精梳条内,从而实现脱色牦牛绒条往竹纤维条内的牵伸转移作用;第三针梳工序采用GN5针梳机,第三针梳包括2道,其中第一道第三针梳中,喂入根数4根、牵伸倍数3倍、隔距25mm、出条速度32m/min、下机条重13.3g/m,第二道第三针梳中,喂入根数3根、牵伸倍数3倍、隔距25mm、出条速度36m/min、下机条重13.3g/m,在第一道第三针梳中,喂入的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在针梳机的梳理过程中,将第一牦牛绒/竹纤维中的纤维弯钩进一步的去除,从而使得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增加,继而得到第一牦牛绒/竹纤维一道针梳混合条,且在梳理过程中,由于牵伸倍数小于喂入的根数,因此使得得到的第一牦牛绒/竹纤维一道针梳混合条相对于喂入的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的线密度增加,从而使得第一牦牛绒/竹纤维一道针梳混合条截面内的纤维数量相对于喂入的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截面内的纤维数量增加,从而使得在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梳理过程中,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内的短而粗的牦牛绒纤维往细而长的竹纤维方向进行混合条内部的转移,同时相邻之间的第一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内的短而粗的牦牛绒纤维往细而长的竹纤维方向进行混合条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第一道第三针梳中的脱色牦牛绒纤维和竹纤维的梳理转移混合过程;第二并条采用2道并条过程,且选用棉纺的FA306A并条机,在第一道第二并条过程中,采用2根第二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喂入制得牦牛绒/竹纤维一道并合混合条,牵伸倍数选择6.5倍、下机条重4.1g/m,在第二道第二并条过程中,采用6根牦牛绒/竹纤维一道并合混合条喂入,牵伸倍数选择6.5倍、下机条重3.78m,在第一道第二并条过程中,选择的牵伸倍数较大,因此使得喂入的第二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中的纤维发生较大的相互之间的滑移,从而使得第二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内的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大幅减小,从而使得此过程中混合条内的脱色牦牛绒纤维进一步的往外转移、竹纤维进一步的往内转移,且在转移过程中部分的脱色牦牛绒纤维与竹纤维发生相互之间的微弱的交缠作用,第二道第二并条过程中,选择的牵伸倍数与喂入的混合条的数量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喂入的牦牛绒/竹纤维一道并合混合条在牵伸过程中发生的纤维相互之间的转移较小,从而使得牦牛绒/竹纤维一道并合混合条在牵伸过程中逐渐被牵伸拉细,从而实现平行混合过程;第四步,将第三步制得的牦牛绒/竹纤维混合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制得最终所需的保暖抗菌混纺纱,其中粗纱工序采用JW1425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工艺配置为:牵伸倍数6.2倍、捻度48T/m、粗纱定量6g/10m、条干不匀率5.56%、锭翼转速700r/min;细纱工序采用加装罗拉型集聚纺的DTM129细纱机,细纱工序的工艺配置为:罗拉直径分别为27mm、27mm、50mm、罗拉间距分别为29mm、11mm、钢领型号PG1、钢领直径42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2834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织布的纺纱工艺
- 下一篇:一种丝牛绒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