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用电磁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1727.6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杨屹;吴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4 | 分类号: | C21D1/04;C21D9/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敬川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设备控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用电磁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旨在提高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控制系统能够在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用电磁处理设备对金属材料或机械零部件等工件进行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或脉冲电磁耦合场处理过程中分别对电磁耦合处理装置、磁场发生电源、电场发生电源、冷却机和送件机构等进行控制,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处理效率与利用率,并且运行过程中控制中心可根据传感部件中各传感器反馈的电磁处理箱位移、磁场、温度、电流等信号进行控制调整,提高了对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材料 内部 微观 缺陷 修复 用电 处理 设备 控制系统 | ||
【主权项】:
1.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修复用电磁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耦合处理装置(100)、电源、冷却机(300)、送件机构(400)、传感部件和控制中心;所述电磁耦合处理装置(100)包括装置工作台(110)和电磁处理箱(120);所述装置工作台(110)上对应设置有活动顶杆(111)和固定顶杆(112),所述固定顶杆(112)与活动顶杆(111)彼此相对应的端部为各自的顶件电极端,所述活动顶杆(111)能够在装置工作台(110)上运动使得其顶件电极端与固定顶杆(112)的顶件电极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电磁处理箱(120)包括筒形内模(121)、缠绕在筒形内模(121)外壁上的电磁线圈(122)以及罩设在电磁线圈(122)外的保护罩(123),所述筒形内模(121)的内腔为电磁处理箱(120)的电磁处理腔体(124),所述保护罩(123)内设置有冷却管路;所述电磁处理箱(120)可滑动地设置在装置工作台(110)上,当活动顶杆(111)的顶件电极端与固定顶杆(112)的顶件电极端之间装夹有工件(513)时,电磁处理箱(120)能够滑动至使工件(513)处于电磁处理腔体(124)内的位置处;所述电源包括磁场发生电源(210)和电场发生电源(220),所述电场发生电源(220)的两个电极端分别与活动顶杆(111)的顶件电极端和固定顶杆(112)的顶件电极端电连接,所述磁场发生电源(220)与电磁处理箱(120)电连接;所述冷却机(300)与保护罩(123)内的冷却管路循环连接;所述送件机构(400)能够将工件(513)运送至活动顶杆(111)的顶件电极端与固定顶杆(112)的顶件电极端之间;所述传感部件包括设置在装置工作台(110)上用于检测电磁处理箱(120)移动位置的位移传感器(610)、设置在电磁处理箱(120)内的特斯拉传感器(620)、设置在电场发生电源(220)上的温度传感器(630)和霍尔电流传感器(640)、以及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50),所述位移传感器(610)、特斯拉传感器(620)、温度传感器(630)和霍尔电流传感器(640)分别与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50)电连接;所述电磁耦合处理装置(100)、磁场发生电源(210)、电场发生电源(220)、冷却机(300)和送件机构(400)分别与控制中心电连接,所述传感部件通过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50)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717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