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流制区域控制降雨径流和混接污染的截流厚度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3826.6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7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高学珑;蔡辉艺;刘燕;彭海琴;赖善证;蒋艳君;王航瑶;夏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流制区域控制降雨径流污染和混接污染的截流厚度确定方法,首先,收集排水管网和下垫面数据,现场监测不同降雨强度下排口的出水量和出水水质;然后,建立排水管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COD、NH3‑N和TP三种水质指标的排放要求,利用数学函数预测排口COD、NH3‑N和TP三种污染物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过程,确定污染物排放达标时刻,利用排水管网模型模拟排口出流过程,计算截流量;最后计算不同降雨强度下满足三种污染物排放要求的截流厚度,并计算不同降雨强度下满足三种污染物排放要求的截流厚度的平均值。本发明能够针对特地地区特定条件下,确定与水环境治理目标匹配、经济上合理的截流厚度。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区域 控制 降雨 径流 污染 截流 厚度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分流制区域控制降雨径流污染和混接污染的截流厚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分流制区域的排水管网和下垫面数据以及分流制区域面积,并分别获取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强度下分流制区域排口的出水量和出水水质监测数据;步骤S2:建立分流制区域排水管网模型,分别利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强度下的出水量率定和验证模型;步骤S3:根据分流制区域内受纳水体水质要求,确定COD、NH3‑N和TP三种污染物三种水质指标的排放要求;步骤S4:获取降雨排口水质监测数据,所述降雨排口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每场降雨每种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每场降雨每种污染物的浓度对应的时间;利用所述降雨排口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数学函数;改变上述数学函数中的每场降雨每种污染物的浓度对应的时间,分别得到降雨排口COD、NH3‑N和TP三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当所述三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各自设定的排放要求时,分别得到三种污染物排放达标时刻,记为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时刻T(COD)i、氨氮排放达标时刻T(NH3‑N)i和总磷排放达标时刻T(TP)i,i表示第i场降雨;步骤S5:利用所述分流制区域排水管网模型,模拟分流制区域排口的流量过程,得到每个时刻的出流量,分别将所述化学需氧量排放达标时刻T(COD)i、所述氨氮排放达标时刻T(NH3‑N)i和所述总磷排放达标时刻T(TP)i三个时刻之前的出流量累加,得到三种污染物排放的截流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排放截流量Q(COD)i、氨氮排放截流量Q(NH3‑N)i和总磷排放截流量Q(TP)i,单位均为m3。步骤S6:将所述化学需氧量排放截流量Q(COD)i、所述氨氮排放截流量Q(NH3‑N)i和所述总磷排放截流量Q(TP)i分别除以所述分流制区域面积,得到三种污染物排放截流厚度,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排放截流厚度H(COD)i、氨氮排放截流厚度H(NH3‑N)i和总磷排放截流厚度H(TP)i,单位均为mm。步骤S7:分别计算所述化学需氧量排放截流厚度H(COD)i、所述氨氮排放截流厚度H(NH3‑N)i和所述总磷排放截流厚度H(TP)i的平均值,得到化学需氧量排放截流厚度平均值H(COD)、氨氮排放截流厚度平均值H(NH3‑N)和总磷排放截流厚度平均值H(TP)。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8382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