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树形存储结构的模型切片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6739.4 | 申请日: | 201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1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致远;刘长喜;刘昊雨;赵珂;付家瑄;杨淅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烛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方力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三维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树形存储结构的模型切片传输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是,包括上位机切片过程、数据传输、下位机解码过程及图像的输出。其主要过程就是上位机切片编码程序处理过程的实施过程和下位机解码处理过程两部分,上位机切片过程包括预处理、三角形与切平面相交的情况分类、对三角形与切平面相交所得交线进行计算,将计算出来的交线坐标信息和交线所在切片层的信息传输到下位机;经所述的下位机解码处理进行输出,其具体过程是通过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将层数坐标信息储存起来,然后通过遍历程序按层遍历该数据结构,将图片复原,以达到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该发明具有实时传输与显示,图像高质和全面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树形 存储 结构 模型 切片 传输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树形存储结构的模型切片传输算法,其特征在于,该算法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包括上位机切片编码程序处理过程、数据传输过程以及下位机解码程序执行过程;S1所述上位机切片编码程序处理过程的具体步骤是,1.1预处理:依次读取STL文件中每个三角形的数据,每次读取一个三角形的数据,即一行的数据,并记录三角形数据中三个顶点的坐标;1.2对三角形与切平面相交的情况进行分类,并对三角形与切平面相交所得交线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出来的交线坐标信息和交线所在切片层的信息传输到下位机;S2数据传输将上位机切片编码程序处理过程处理的数据通过网线传输方式传输给下位机;S3下位机解码程序执行过程下位机接收由上位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包括层数和交线两点的坐标;格式为(level,x1,x2,y1,y2),将其存入自定义的数据结构中;等待上位机数据传输完毕,自定义的数据结构也更新完毕;对数据结构逐层遍历,并根据遍历结果在输出矩阵上划线,每一层遍历结束后,将结果以图片形式输出;所述步骤S3具体的过程是:3.1 SliceTree类变量定义3.1.1点节点node结构体node节点用来储存每一条线;其中,变量x1,y1,x2,y2表示一条线的两个顶点,node类型的*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node节点;3.1.2层节点slice结构体slice节点用来标识切片的每一层;其中,变量floor用来记录层数,slice类型指针*lchild指向下一层,node类型指针*rchild指向本层第一个node节点的头节点;3.2 SliceTree类函数定义3.2.1数据结构的更新函数3.2.2数据结构的遍历函数遍历函数的实现过程如下:Step1:初始化一个slice*节点,一个node*节点和一个cv::Mat矩阵;Step2:如果slice已遍历至最后一层,则程序结束,否则遍历该层;Step3:如果node已遍历至最后一个节点,则输出该矩阵,返回step2,否则遍历下一节点;Step4:遍历至某节点时,调用SliceTree::draw()函数在Mat矩阵上划线,完成后返回step3;3.2.3 draw()函数Mat矩阵划线函数,通过for循环对线段上所有的像素点进行处理并进行输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烛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烛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9673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