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1516.9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希明;赵宏阳;蒋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9/00 | 分类号: | B64C29/00;B60F5/02;B60F3/00;B63G8/00;B63G8/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无人飞行器和无人潜水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包括机身、两个主翼、副翼、垂直尾翼、方向舵、水平尾翼、升降舵、螺旋桨、旋翼、旋翼支座、收放转轴、机身后段沉浮舱、机身中段沉浮舱、机身前段沉浮舱、前姿态控制舱盖、后姿态控制舱盖、矢量推进器和三个起落架。该航行器具有能适应多种环境、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等优势。相比于传统旋翼无人机,其续航时间长载荷大;相比于固定翼无人机,其垂直起降的功能使得工作更加方便;相比于无人潜水设备,其适用环境更加丰富,能够在空中、地面、水面、水下完成指定任务;相比于倾转旋翼四栖无人机,其各个模式之间切换更快捷,稳定性更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起降 海陆空 潜四栖 航行 | ||
【主权项】:
1.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包括机身(1)、两个主翼(2)、两个副翼(3)、垂直尾翼(4)、方向舵(5)、水平尾翼(6)、两个升降舵(7)、螺旋桨(8)、四个旋翼(9)、四个旋翼支座(10)、四个收放转轴(11)、两个机身后段沉浮舱(12)、两个机身中段沉浮舱(13)、四个机身前段沉浮舱(14)、两个前姿态控制舱盖(15)、两个后姿态控制舱盖(16)、矢量推进器(17)和三个起落架(18);所述的两个主翼(2)是以中轴线为对称的翼状结构,在舵机带动下绕其固定端旋转,向机身(1)收拢;所述的两个副翼(3)为长方形结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主翼(2)的尾部,绕其固定端上下摆动;所述的垂直尾翼(4)位于中轴线上,位于机身(1)尾部并垂直于机身(1);所述的方向舵(5)为长方形结构,固定连接在垂直尾翼(4)的尾部,绕其固定端左右摆动;所述的水平尾翼(6)是以中轴线为对称的翼状结构,与机身(1)一体结构,位于机身(1)的尾部并与垂直尾翼(4)垂直;所述的两个升降舵(7)为长方形结构,分别固定连接在水平尾翼(6)尾部,绕其固定端上下摆动;所述的螺旋桨(8)位于机身(1)前部,与机身主梁连接;所述的四个旋翼(9)分别固定在四个旋翼支座(10)上,四个旋翼支座(10)分别通过四个收放转轴(11)与机身(1)连接,收放转轴(11)在旋翼收放舵机带动下向机身收拢;所述的四个收放转轴(11)与机身(1)的连接处以飞机重心为中心对称分布,旋翼姿态下设计重心位于距机翼展开前沿160mm处,四个旋翼(9)分别由四个起落电机带动,四个起落电机对轴轴距为1156mm,对角轴距为1715mm;各旋翼(9)转速独立控制,以实现垂直起降和旋翼(9)姿态下的航行;所述的两个机身后段沉浮舱(12)和四个机身前段沉浮舱(14)均固定在机身(1)下部,两个机身中段沉浮舱(13)位于机身(1)下部并可伸出机身(1),以保证机身(1)浮出水面时的稳定性;沉浮舱以机身中轴线为对称排布,中轴线左右两侧各四个,沉浮舱贯穿机身首尾,每段长度相当;所述的两个前姿态控制舱盖(15)位于机身(1)前部,以中轴线为对称;所述的两个后姿态控制舱盖(16)位于机身(1)后部,以中轴线为对称,姿态控制舱盖共同调节水中航行器的姿态;所述的矢量推进器(17)位于机身(1)尾部,为航行器提供水下动力;所述的三个起落架(18)位于机身(1)下部,采用皮带传动带动动力轮实现地面行走,通过转向轮控制方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2151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距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无人机气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