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系统及其效果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6134.3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3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麦叶鹏;黄国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2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系统及其效果监测方法。该系统中包括水渠、生物滞留池、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生物滞留池溢流收集池和入流控制闸,不同高程的生物滞留池形成阶梯分布的生物滞留池组,还可通过控制入流控制闸的开闭状态调整生物滞留池的工作状态,进行雨水径流入流取样、溢流取样和渗流取样分析,从而根据需要监测生物滞留池的效果。本发明克服了目前生物滞留池实验室试验尺度效应问题和试验周期长等问题,可通过现场模拟道路雨水径流对该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系统的雨水径流控制效应进行监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道路 雨水 径流 控制 系统 及其 效果 监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渠(5)、第二水渠(8)、第三水渠(13)、第四水渠(33)、第一生物滞留池(7)、第二生物滞留池(12)、第一流量计(6)、第二流量计(11)、第三流量计(16)、第一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31)、第一生物滞留池溢流收集渠(28)、第二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32)和第二生物滞留池溢流收集渠(29);且沿雨水径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水渠(5)前端与道路路面连接,后端与第一流量计(6)相连接,道路雨水径流从第一水渠(5)进入所述系统;第二水渠(8)前端与第一流量计(6)连接,后端与第二流量计(11)连接,第二水渠(8)与第一生物滞留池(7)平行分布,位于第一生物滞留池(7)末端的第一生物滞留池溢流收集渠(28)与第二水渠(8)末端连接;第三水渠(13)的前端与位于第二生物滞留池(12)末端的第二生物滞留池溢流收集池(29)连接,第三水渠(13)的末端与第三流量计(16)相连接;第四水渠(33)前端与第二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32)连接,第四水渠(33)末端为自由流出;第一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31)与第一生物滞留池(7)连接,还与第一流量计(6)连接;第二生物滞留池布水水池(32)前端与第二流量计(11)连接,尾端分别与第二生物滞留池(12)和第四水渠(33)连接;第一生物滞留池(7)的高程比第二生物滞留池(12)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613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初期雨水智能分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