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雨水收集与生态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621.1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郑君刚;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A01G2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程晓旭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一种建筑物雨水收集与生态利用系统,在建筑落水管的内部设置弃流漏斗,弃流漏斗下部为弃流水管,弃流水管与场地土内的市政管道联通连接;集水管两端分别与弃流漏斗上部的建筑落水管及集水箱顶部联通连接;满溢流管两端分别与集水箱及弃流水管联通连接;生态落水管的两端分别与集水箱及生态透水管联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及其简单、加工十分简便,体积小,造价低。初期有毒雨水快速有效弃流,中后期雨水有效收集,在收集满后,雨水能自动溢流生态滋养土地,土体饱和后弃流入流市政管道,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又保证用水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联通 集水箱 流水管 落水管 雨水 漏斗 生态利用系统 建筑物雨水 市政管道 生态 内部设置 用水安全 有效收集 雨水资源 自动溢流 场地土 集水管 体积小 透水管 再利用 流管 土体 滋养 饱和 加工 土地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物雨水收集与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落水管(1)、封口滤网(2)、弃流漏斗(3)、集水管(4)、水满溢流管(5)、弃流水管(6)、集水箱(7)、生态落水管(8)、出水口(9)、平台(10)、场地土(11)、市政管道(12)、锚杆(13)、生态透水区(14)、生态透水管(15);所述建筑落水管(1)的顶端口采用封口滤网(2)封盖;在建筑落水管(1)的内部设置弃流漏斗(3),弃流漏斗(3)顶部的直径与建筑落水管(1)的直径相等,且弃流漏斗(3)顶部与建筑落水管(1)连接;弃流漏斗(3)下部的建筑落水管(1)为弃流水管(6),弃流水管(6)与场地土(11)内的市政管道(12)联通连接;弃流漏斗(3)的顶部直径为底部直径的4‑6倍;集水管(4)的一端与弃流漏斗(3)上部的建筑落水管(1)联通连接,集水管(4)的另一端与集水箱(7)的顶部联通连接;集水箱(7)的底部置于平台(10)上,平台(10)的底部连接若干锚杆(13),锚杆(13)均竖直插入场地土(11)内;水满溢流管(5)的一端与集水箱(7)的侧壁顶部联通连接,水满溢流管(5)的另一端与弃流漏斗(3)下部的弃流水管(6)联通连接;生态落水管(8)的一端与集水箱(7)的侧壁联通连接,生态落水管(8)的另一端进入场地土(11)内并与场地土(11)内的生态透水管(15)联通连接;生态落水管(8)与集水箱(7)连接的顶部位于水满溢流管(5)与集水箱(7)连接的底部以下的20~50mm;在集水箱(7)侧壁的底部开设出水口(9);生态透水管(15)水平,在生态透水管(15)的周围设置生态透水区(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4862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上盖开发的排水立管结构及其设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建筑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