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热转换控制的节能供热装置及节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0109.7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7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1/02;F24D13/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转换控制的节能供热装置及节能方法,包括储能控制系统、电热膜供暖系统和供暖控制系统,所述储能控制系统通过光伏转换效应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完成蓄电池的充电和对供暖余热能量的存储;所述电热膜供热系统在所述供暖控制系统的调控下,调整供热的传递函数进行最大利用率的优化,通过夹层电热膜对房屋进行稳定地供暖。本发明在原有供暖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的使用,对供暖过程中需要的余热存储和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了有效地处理,从而加强了供暖装置的使用效率,完成了最大化的能量利用,提高了供暖装置的经济效益和节能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转换 控制 节能 供热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热转换控制的节能供热装置,包括储能控制系统、电热膜供暖系统和供暖控制系统;所述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电热转换控制电路,可以分成电池保护模块、光伏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可以利用太阳能完成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同时对供暖装置的余热进行能量再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所述电热膜供暖系统,在房间的墙壁夹层中添加以电热膜为主要材料的发热材料,完成对整个房间的供暖;所述供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对应的房间热能的传递函数,根据模型建立过程,对传递函数进行修正,从而控制供暖装置的具体供暖量和供暖时间,达到供暖效果舒适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重需求;所述电池保护模块,包括集成芯片JP1、集成芯片U1、整流器SCR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池BT1和电池BT2,所述集成芯片JP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集成芯片JP1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JP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集成芯片JP1的第五引脚均与电压信号VSS连接,所述集成芯片JP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一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四引脚、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八引脚与所述整流器SCR1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器SCR1的负极与所述电池BT1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器SCR1的参考端分别与所述电池BT1的正极、所述电池BT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池BT2的正极与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光伏充电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2、运算放大器A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8、三极管Q1、三极管Q2、复合管Q3、MOS管Q4、MOS管Q5、可调电阻RV1、电桥RB1、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MOS管Q4的G极、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压信号VSS、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D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OS管Q4的S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一引脚均接地,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5的G极连接,所述MOS管Q5的D极与所述电桥RB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桥RB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断路,所述电桥RB1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可调电阻RV1的第一引脚、所述可调电阻RV1的第三引脚、所述复合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复合管Q3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十引脚、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合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电阻RV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二引脚、所述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四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五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七引脚、所述运算放大器AR1的第八引脚均为断路;所述放电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3、变压器T1、延时开关K1、二极管D4、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感L3、电感L4、电容C6、电容C7、保险丝F1、电铃LS1、可调电阻RV2、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1、电阻R22和电阻R23,所述MOS管Q5的S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压信号VSS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压信号VDD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桥RB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电感L3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八引脚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六引脚、电压信号Vin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所述延时开关K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九引脚与所述延时开关K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四引脚与电压信号Vout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与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三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六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一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三引脚、所述集成芯片U3的第十五引脚均为断路,所述延时开关K1的第三引脚与所述可调电阻RV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V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可调电阻RV2的第三引脚、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所述电铃LS1的一端连接,所述延时开关K1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铃LS1的另一端、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均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7010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石墨发热浆料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红外辐射加热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