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快速制动功能的输液架及其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0723.3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萍;王志刚;张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萍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B60B33/02;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谷孝东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快速制动功能的输液架及其调节方法,属于输液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输液架不方便制动的问题。本带快速制动功能的输液架包括下支撑管和设有万向脚轮的支撑座,支撑座固定在下支撑管外壁上,还包括穿设在下支撑管内的制动柱,制动柱底端设有复位槽,还包括套在复位槽上的挡帽和复位弹簧一,制动柱底端固定有制动座,还包括套接的外调节管和内调节管,内调节管前端固定在下支撑管外壁上,外调节管后端内壁固定有挡环,下支撑管管壁上设有调节孔,还包括穿在内调节管内的调节杆,调节杆杆壁设有复位环,还包括套在调节杆上的复位弹簧二,调节杆前端杆壁上设有制动槽,制动柱顶端连接有制动杆。本输液架可快速进行制动或复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制动 功能 输液 及其 调节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带快速制动功能的输液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空心管状下支撑管(1),以及底端可伸缩式穿设在下支撑管(1)顶端的上支撑管(2),上支撑管(2)顶端设有挂钩,还包括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脚轮(32)的支撑座(3),所述的支撑座(3)固定在下支撑管(1)靠近底端的外壁上,且若干万向脚轮(32)位于支撑座(3)远离下支撑管(1)的一侧,且若干万向脚轮(32)底端所在的平面与下支撑管(1)轴线垂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配合穿设在下支撑管(1)内的制动柱(4),制动柱(4)底端外壁同轴设有套状复位槽(41),还包括套在制动柱(4)上,并与下支撑管(1)底端管壁固定的挡帽(11),且复位槽(41)上设有套在制动柱(4)上,且两端分别与挡帽(11)和复位槽(41)顶端相抵的复位弹簧一(42),所述的制动柱(4)底端伸出下支撑管(1)底端,并固定有制动座(5),且制动座(5)底部所在的平面与下支撑管(1)轴线垂直,还包括相互配合套接的圆管状外调节管(6)和内调节管(7),所述的内调节管(7)前端固定在下支撑管(1)外壁上,且内调节管(7)轴线与下支撑管(1)轴线垂直,所述的外调节管(6)后端内壁固定有挡环(61),挡环(61)内径与内调节管(7)内径相同,所述的下支撑管(1)管壁上设有与内调节管(7)内壁对齐连通的调节孔(12),还包括活动配合穿设在内调节管(7)内的调节杆(8),且调节杆(8)杆壁设有滑动位于挡环(61)和内调节管(7)后端之间的复位环(81),还包括套在调节杆(8)上,且两端分别与内调节管(7)后端和复位环(81)相抵的复位弹簧二(82),所述的内调节管(7)管壁设有限位孔(71),限位孔(71)两端分别位于内调节管(7)内壁和外壁上,且限位孔(71)为沿内调节管(7)周向设置的弧形结构,所述的调节杆(8)杆壁设有一道条形限位槽(83),限位槽(83)长度方向与调节杆(8)轴线平行,所述的外调节管(6)内壁设有限位杆(62),且所述的限位杆(62)穿过限位孔(71),并滑动位于限位槽(83)上,所述的调节杆(8)前端穿过调节孔(12)并位于下支撑管(1)内,且调节杆(8)靠近前端的杆壁上设有制动槽(84),制动槽(84)为沿调节杆(8)周向设置的弧形槽状结构,且制动槽(84)前端深度大于后端深度,调节杆(8)上还分别设有长度方向与调节杆(8)轴线平行的前杆槽(85)和后杆槽(86),前杆槽(85)深度和后杆槽(86)深度分别与制动槽(84)前端深度和后端深度相同,前杆槽(85)后端和后杆槽(86)后端分别与制动槽(84)前端和制动槽(84)后端连接,所述的制动柱(4)顶端同轴连接有制动杆(43);所述的复位弹簧二(82)推动复位环(81)抵在挡环(61)上,并使所述的限位杆(62)端部抵在限位槽(83)前端,且复位弹簧一(42)推动复位槽(41)顶端,使制动杆(43)顶端顶在前杆槽(85)前端,且制动座(5)底部高度高于若干万向脚轮(32)底端高度;且能挤压调节杆(8)后端,使限位杆(62)端部朝限位槽(83)后端移动,并使制动杆(43)顶端移动至制动槽(84)前端,且能围绕内调节管(7)轴线转动外调节管(6),使限位杆(62)沿限位孔(71)移动,并使制动杆(43)顶端移动至制动槽(84)后端,并通过制动柱(4)带动制动座(5)下移,使制动座(5)底部高度不高于若干万向脚轮(32)底端高度,且能释放调节杆(8)后端,使复位弹簧二(82)带动复位环(81)复位,并使制动杆(43)顶端移动至后杆槽(86)前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萍,未经吴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7072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脚轮的输液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薄膜扩散阻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