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0705.3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双龙;李辉;徐哲;徐圣明;白志辉;庄绪亮;杨海军;徐圣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3/72;C02F1/28;C02F1/72;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陈宙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包括狐尾藻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狐尾藻生物炭的纳米铜。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以高铁酸钾为活化和石墨化试剂,对生物炭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石墨化结构,然后通过溶剂热反应负载铜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负载纳米铜的石墨化狐尾藻生物炭催化剂(Cu/GC),与普通生物炭(CC)和石墨化生物炭(GC)相比,该方法制备的Cu/GC对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炭 狐尾藻 负载纳米 石墨化 制备方法和应用 活化 制备 溶剂热反应 石墨化结构 铜纳米颗粒 有机污染物 高铁酸钾 降解能力 物质原料 原位形成 纳米铜 造孔 催化剂 | ||
【主权项】:
1.一种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其特征在于,包括狐尾藻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狐尾藻生物炭的纳米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8070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