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测数据驱动的风电场模型参数校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8534.9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安军;刘佳琦;周毅博;李德鑫;姜赫;宋俊达;李同;王佳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G06N3/006;G06F113/06;G06F119/06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实测数据驱动的风电场模型参数校核方法,其特点是,建立风电场等值模型,设置参数的初始值,构建仿真系统;提出基于实测数据的误差评价指标,量化仿真误差;若误差较大不满足仿真精度,进一步摄动参数,通过轨迹灵敏度计算,分析参数对风电场动态特性的影响程度,缩小校核参数集的维度;结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参数自动校核,获取最优的匹配参数;最后验证校核后仿真精度是否满足要求,获得能够准确描述风电场动态特性的等值模型参数。该方法完全基于实测数据,可以快速有效地验证并校核风电场等值模型参数,为电网调度人员分析预测含高比例风电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其稳定性提供可靠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测 数据 驱动 电场 模型 参数 校核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实测数据驱动的风电场等值模型参数校核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内容:1)将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按照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进行配置,在风电场出口处装有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风电机群等值为一台风电机组,建立风电场的多机等值模型,依据风电场中普遍采用同种型号的风电机组的特点,对仿真参数进行容量加权,设置参数初始值;2)利用风电场出口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记录的实测数据,将电压向量或功率,作为风电场的边界条件,代替外部系统给予风电场的激励,避免外部系统的建模对仿真带来的不利影响;3)对比风电场出口处的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若二者之间的误差指标满足风电场仿真精度,则说明其仿真模型参数有效,否则需要对其模型参数进行校核,用扰动时长误差指标α、极值误差指标β和整体误差指标E来评价误差的大小,其表达式如式(1)、(2)、(3),![]()
![]()
式(1)中:ts表示仿真系统某物理量的受扰时长;t为实际系统某物理量的受扰时长;式(2)中:T为仿真总时长,t为各观测点的时刻;Pts为t时刻仿真有功功率的对应值;Pt为t时刻实测有功功率的对应值;P0为实测有功功率的初始值;式(3)中:n为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总台数;yi为变量的实测数值;yj为变量的仿真数值;y0为变量的稳态数值;误差指标的取值越大说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越小,若误差指标的取值越小说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越大;4)基于轨迹的轨迹灵敏度法识别待校核的模型参数,轨迹灵敏度能够反映参数的变化对风电场运行轨迹的影响程度,采用基于轨迹计算单机系统的轨迹灵敏度的卷积法对参数的灵敏度进行排序,减小带校核参数集的维度;5)利用粒子群算法自动校核风电场等值模型参数,快速准确获取最优匹配参数,使风电场等值模型参数能够准确反映风电场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动态特性;6)仿真准确性判断,若仿真精度满足要求则说明模型参数有效,若仿真精度不满足要求则需要继续校核模型参数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8853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