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海面目标空间约束的距离测量异常判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09252.2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1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傅雄军;杨婧芳;董健;卢继华;张成焱;尹先晗;丛培羽;苏顺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42 | 分类号: | G01S13/42;G01S7/36;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鲍文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基于海面目标空间约束的距离测量异常判别方法,属于雷达抗干扰技术领域。通过将直接测量得到的目标距离与通过角度测量并结合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得到的目标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目标是否位于海面上,从而能够剔除距离测量异常的假目标,并通过对匹配误差区的分析可得到距离和时延门限对假目标的判断起到辅助作用,获得真实目标的位置和轨迹。所述方法利用了海面目标的空间条件进行计算分析,算法简单有效,易于实现,不依托于具体的假目标形式,对距离测量异常的目标均可进行判别,应用场景广泛;减少了复杂的信号处理,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海面 目标 空间 约束 距离 测量 异常 判别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海面目标空间约束的距离测量异常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拖引期建立海面目标延时转发欺骗干扰距离模型,具体通过公式(1)建立距离波门拖引干扰对应的假目标距离Rj(t):
其中,Rj(t)是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式(1)中R为目标与雷达之间的径向距离,t1为停拖期结束时间,在拖引期,距离拖引干扰采用匀速或匀加速拖引方式,vj和aj分别为匀速拖引时的速度和匀加速拖引时的加速度,t2是拖引期结束的时刻,t2之后进入关闭期,Tj为关闭期结束时间;步骤2.通过比幅测角方法计算目标再入角ψ;步骤3.通过角度测量并结合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得到的目标距离Rh为:Rh=Hr/cosψ (2)式(2)中,Hr为雷达距海面高度,ψ为再入角,单位是弧度,cosψ为再入角的余弦值;步骤4.通过公式(3)计算雷达波束中心与真实目标之间的距离LGT:LGT=LOT‑LOG=Hrtan(ψ+Δe)‑Hrtan(ψ) (3)其中,LOT为雷达在海平面投影O到海面目标T之间的距离,LOG为雷达在海平面投点O到雷达波束中心与海面交点G之间的距离,Δe是雷达测角误差,ψ为再入角,即天线电轴与地垂线的夹角;tan为正切操作;步骤5.通过公式(4)计算雷达波束中心与真实目标之间距离在雷达视线上投影![]()
其中,LGT为雷达波束中心与海面交点G与真实目标T之间的距离,ψ为再入角;步骤6.通过公式(5)计算目标测量距离与通过角度测量并结合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得到的目标距离之间的误差距离
对应的时延τship:
其中,
为雷达波束中心与真实目标之间距离在雷达视线上投影,即是雷达波束中心与真实目标之间距离在雷达视线上投影;c为光速;sin为正弦操作;ψ是再入角;LGT为雷达波束中心与海面交点G与真实目标T之间的距离;LOT为雷达在海面投影点O点到海面目标所在位置T的间距,LOG为雷达在海面投影点O点到波束中心与海面交点G点的间距;步骤7.将步骤6输出的误差距离
对应的时延作为空间时延门限判断真实目标以及假目标的位置,具体为:将检测到的目标时延与τship进行比较,通过判断检测到的目标时延是否大于τship,可剔除不满足海面目标空间约束条件的距离异常假目标,判断出真实目标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0925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