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装配式现浇混凝土柱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15601.1 | 申请日: | 201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刚;罗睿;张雪峰;张清;昝俊锋;贠子斌;屈磊;杨可可;吴东;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G13/02;E04G21/02;E02D27/01;E02D27/4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装配式现浇混凝土柱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二、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直锚定位;三、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支撑;四、安装浇筑平台;五、解除钢筋笼与钢模板的一体化连接;六、现浇混凝土柱的浇筑;七、钢模板的拆除。本发明通过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避免钢筋笼与钢模板在施工场地内施工,避免高空作业,同时便于后期对钢筋笼与钢模板整体吊装定位,通过在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顶端套装浇筑平台,便于对钢筋笼与钢模板的一体化连接进行解除,方便施工人员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无模板拼缝且不漏浆,现浇混凝土柱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无施工缝。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半装配式现浇混凝土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横向装配:将钢筋笼(21)与钢模板在装配平台上进行装配;所述钢模板包括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配合的第二L形钢支模板,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包括L形钢面板(1)、固定在L形钢面板(1)外侧面上的次筋层、固定在所述次筋层外侧的主筋层和固定在所述主筋层外侧的加固层,所述次筋层包括多个相平行固定在L形钢面板(1)外侧面上且竖向设置的次筋(2),次筋(2)的长度与L形钢面板(1)的高度相等,所述主筋层包括多个沿次筋(2)长度方向设置且相平行固定在所述次筋层外侧的L形主筋(3),所述加固层包括多个相平行固定在L形主筋(3)外侧且竖向设置的背楞(4),L形钢面板(1)具有两个竖向边缘端,L形钢面板(1)内侧的直角拐角位置处和任一所述竖向边缘端均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L形主筋(3)的两端部均安装有对拉角钢(5),对拉角钢(5)上开设有拉紧孔(13),L形主筋(3)包括两个结构尺寸一致且相平行设置的L形横向承压板(11),L形主筋(3)中的两个L形横向承压板(11)之间存在间隙(14),L形主筋(3)中的两个L形横向承压板(11)通过多个连接板(12)连接,间隙(14)的宽度不小于拉紧孔(13)的内径,背楞(4)的长度与所述主筋层的高度相等,所述钢筋笼(21)为带有保护层(21‑1)的立方体型钢筋笼,所述保护层(21‑1)为与立方体型钢筋笼配合的刚性矩形环结构,所述钢模板的顶端的次筋(2)和L形钢面板(1)上焊接有钢模板顶封板(22),钢模板顶封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利用吊装设备吊装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使第二L形钢支模板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未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配合,第二L形钢支模板未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与所述第一L形钢支模板安装有倾斜的倒角板(10)的边缘端配合,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的L形钢面板(1)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的L形钢面板(1)围成中空的矩形筒;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接触位置处的外侧通过密封角钢(8)固定连接;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所述第二L形钢支模板通过多个拉筋(9)固定连接,拉筋(9)的数量与任一L形钢支模板中的对拉角钢(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任一拉筋(9)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拉紧孔(13)、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间隙(14)、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间隙(14)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拉紧孔(13)与第二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对拉角钢(5)固定连接,任一拉筋(9)的另一端与第一L形钢支模板中对应的对拉角钢(5)固定连接;所述钢筋笼(21)通过顶托(17)、主筋连接管(18)、主筋连接套筒(19)和主筋固定套筒(20)的配合与所述钢模板固定为一体;所述顶托(17)包括顶托外环架和与所述顶托外环架等高且设置在所述顶托外环架内的顶托内环架(17‑5),所述顶托外环架与顶托内环架(17‑5)之间存在顶托间隙(17‑7),所述顶托间隙(17‑7)的宽度不小于钢筋笼(21)主筋的直径,且顶托间隙(17‑7)位于钢筋笼(21)主筋的延长线上,所述顶托外环架与顶托内环架(17‑5)之间通过多个顶托连接块(17‑6)固定连接,所述顶托外环架包括顶托底盘(17‑1)和顶托顶盘(17‑2),顶托底盘(17‑1)和顶托顶盘(17‑2)之间通过顶托加强筋(17‑3)加固,顶托底盘(17‑1)上开设有多个顶托安装孔(17‑4),顶托安装孔(17‑4)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钢筋笼中的主筋靠近钢模板顶端的一端通过主筋连接套筒(19)与主筋连接管(18)连接,主筋连接管(18)远离主筋连接套筒(19)的一端穿过顶托(17)的顶托间隙(17‑7)和主筋固定垫板(23)与主筋固定套筒(20)连接,直至实现主筋固定套筒(20)通过主筋固定垫板(23)与顶托紧固连接;步骤二、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直锚定位:预先在筏板基础上预留筏板基础预留口,并在筏板基础预留口上安装钢模板定位架,利用吊具将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从水平状态吊装成垂直状态,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朝下,并利用吊具将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移动至钢模板定位架上并使钢筋笼(21)的底部预留端垂直穿过筏板基础的预留口并插入下沉基础(39)的预留坑内,使主筋层远离所述钢模板的顶端的一端与所述钢模板定位架配合,主筋层为中空结构;步骤三、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支撑:预先在钢模板四个侧面的背楞(4)上安装耳板,每个背楞(4)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位于钢模板顶端一侧的高位耳板(45)和位于钢模板底端一侧的低位耳板(46),预先在筏板基础上安装与高位耳板(45)配合的斜拉杆安装座(47),斜拉杆安装座(47)的数量与高位耳板(45)和低位耳板(46)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当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直锚定位结束后,通过斜拉杆(48)连接对应的斜拉杆安装座(47)和高位耳板(45),通过斜向支撑(49)连接对应的斜拉杆(48)和低位耳板(46);高位耳板(45)距离钢模板顶端端部的距离为L,单位为m,L的取值范围为0.5H<L<0.8H,低位耳板(46)距离钢模板底端端部的距离为D,单位为m,D的取值范围为0.1H<D<0.3H,其中,H为钢模板的高度;步骤四、安装浇筑平台:预先在地面预制浇筑平台(50),所述浇筑平台(50)包括浇筑平台外环框(50‑1)和设置在浇筑平台外环框(50‑1)内侧的浇筑平台内环框(50‑2),浇筑平台外环框(50‑1)和浇筑平台内环框(50‑2)之间通过浇筑平台连接杆(50‑3)连接,浇筑平台外环框(50‑1)、浇筑平台内环框(50‑2)和浇筑平台连接杆(50‑3)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浇筑平台内环框(50‑2)上焊接有多个均与浇筑平台内环框(50‑2)垂直的内护柱(52),浇筑平台外环框(50‑1)上焊接有多个护栏竖杆安装座(53),护栏竖杆安装座(53)上安装有护栏竖杆(54),多个护栏竖杆(54)的外侧通过多个护栏横杆(55)连接,浇筑平台内环框(50‑2)内侧壁之间形成与钢模板顶端配合的浇筑平台通孔,所述浇筑平台通孔的尺寸大于次筋层的截面尺寸,所述浇筑平台通孔的尺寸小于主筋层的截面尺寸;内护柱(52)的高度不大于主筋层位于钢模板顶端的端部与L形钢面板(1)位于钢模板顶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将浇筑平台(50)整体通过吊具从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的顶端套装在钢筋笼与钢模板一体化装配结构上部,浇筑平台(50)的底部与主筋层和加固层位于钢模板顶端的端部抵接,浇筑平台(50)通过锁紧件(51)与主筋层固定连接;步骤五、解除钢筋笼与钢模板的一体化连接:通过剪刀车将施工人员送至浇筑平台(50),施工人员站在浇筑平台(50)上先将主筋固定套筒(20)拆除,取出主筋固定垫板(23),再将顶托(17)与所述钢模板分离并取下,最后将主筋连接管(18)和主筋连接套筒(19)从所述钢筋笼中的主筋靠近钢模板顶端的一端上拆下,解除钢筋笼与钢模板的一体化连接;步骤六、现浇混凝土柱的浇筑:在钢筋笼内埋设混凝土下料导管,采用汽车吊车与混凝土臂架泵车配合对钢筋笼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四角同时振捣施工,施工人员站在浇筑平台(50)上观察现浇混凝土柱的浇筑情况,直至现浇混凝土柱的浇筑完成;步骤七、钢模板的拆除:待现浇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强度时,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对钢模板进行拆除,先拆除浇筑平台(50)、斜向支撑(49)和斜拉杆(48),再拆除拉筋(9)和密封角钢(8),最后采用吊拆的方法对第一L形钢支模板和第二L形钢支模板进行拆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1560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